结论很快得出,并由几位德高望重者当众宣布。
永信大师舍利子确是佛门圣物值得敬仰,但并无任何增益功力或延年益寿之神奇功效。
消息传开现场一片哗然。
有人失望,有人愤怒有人恍然。
尽管仍有部分人心存疑虑,但权威的鉴定结果,加上陆丞以当朝太师身份作出的担保。
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相信。
持续多日的疯狂争夺,终于渐渐平息。
事后陆丞依诺将舍利子归还少林。
慧明禅师代掌寺务,率众僧感激不尽。
返回京城的路上刘滚忍不住问道:“太师,那释怀方丈就此放过吗。”
陆丞看着车窗外掠过的景色,缓缓道:“一个心死之人追究无益。
经此一事他在少林已无立足之地。
是死是活由他去吧。”
他顿了顿,又道:“倒是那位沈侍郎,此番又立一功。”
刘滚低声道:“太师,沈舟的身份……”
“本相知道。”
陆丞闭上眼,“东南海东青的线索或许就在他身上。
暂且留着,看看他和他背后的人究竟想做什么。”
少林舍利子风波平息,陆丞携刘滚沈舟一行返回京城。
江湖重归短暂平静。
朝廷内部却因大内高手现身少林一事,蒙上了一层难以言说的阴影。
靖安帝在御书房接见了陆丞,对平息风波之举褒奖有加。
神色间却并无太多意外,仿佛早已料到舍利子乃是虚妄。
他只字未提派遣大内高手之事,陆丞亦不点破,君臣二人心照不宣。
“太师此行辛苦,且回府好生休养几日。”靖安帝语气温和。
“谢陛下体恤。”陆丞躬身告退。
他清楚皇帝对他抢先一步拿到舍利子并公之于众。
阻了其长生之念,心中必有芥蒂。
回到太师府,陆丞并未休息,立刻着手处理积压政务。
同时他让刘滚加强对沈舟的监控,并开始秘密调查内侍省。
尤其是负责皇帝丹药供奉的司礼监太监冯勇。
数日后,刘滚带来初步消息。
“太师,沈舟近日与几名来自东南的商贾接触频繁。
那些商贾明面上做茶叶瓷器生意,但据查其船只曾多次出现在倭寇活动海域附近。
另外内侍省冯勇,近半年曾三次秘密出宫。
前往西苑一处偏僻道观,那观主与清风有过交往记录。”
西苑道观,冯勇,清风遗毒。
线索隐隐串联起来。
“那道观查了吗。”
“查了,表面香火冷清但内里守卫森严,我们的人无法深入。”
陆丞一阵沉默。
皇帝追求长生之心未死,身边又有内侍勾结清风余孽,此乃心腹大患。
而沈舟与东南可疑商贾往来,其海东青的身份几乎可以坐实。
东南之患亦迫在眉睫。
需双管齐下但又不能打草惊蛇。
“继续监视沈舟与那些东南商贾,设法弄清他们下次会面的时间地点。
西苑道观那边暂勿行动,以免惊动冯勇和陛下。”
陆丞吩咐道。
“是。”
又过数日,边境传来不太好的消息。
鞑靼内部冲突虽暂歇,但获胜的部落统一了大部分力量。
对大明边境的骚扰试探愈发频繁,边关气氛紧张。
靖安帝召集群臣议事,主战主和争论不休。
陆丞主张继续以防御为主,同时加强边军武备。
并利用贸易、封赏等手段分化拉拢草原各部。
靖安帝最终采纳了陆丞的建议。
但眉宇间似有不满,或许觉得此法过于保守,不够彰显天朝威严。
退朝后,户部尚书悄悄找到陆丞。
“太师,东南平倭之战虽胜,但军费耗损巨大。如今北疆又起烽烟,国库……有些吃紧。今年漕运税收亦比往年少了三成,据说是因东南沿海不太平,影响了商贸。”
国库漕运。
陆丞立刻想到了沈舟。
户部侍郎,正管着漕运和部分税收。
“漕运税收具体由谁负责。”
“是沈舟沈侍郎分管。”
陆丞目光微冷。
看来这位海东青不仅在为东南势力铺路,还在暗中侵蚀大周命脉。
当晚,刘滚来报。
沈舟与那几名东南商贾,定于三日后夜间在城南一所僻静的私人园林密会。
“好机会。”
陆丞决定亲自走一趟,他要会一会这位神秘的海东青。
三日后夜,城南沁芳园。
园内灯火阑珊,水榭之中沈舟与三名商贾模样的人正在饮酒商谈。
周围有数名劲装护卫警戒。
陆丞与刘滚带着精锐护卫,悄无声息地潜入园中。
埋伏在水榭周围的假山树影之后。
只听一名商贾道:“沈大人,上次那批货海上风浪大了些。
折了三成,下次需多加两成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