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
嬴政目不转睛盯着天幕画面,如今的六国故地,对于大秦不横加指责,加以无辜之罪就不错了。
大秦虽恶,但是也没有恶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人心向秦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大秦身上的。
但,天幕曾经所示万民为君王所哭灵的画面,依旧在嬴政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自己能够让关中的老秦人,做到这种地步吗?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嬴政不免怅然若失。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天幕的画面,亦是在此刻产生了新的变化。
“我们知道,始皇帝时期的大秦和昭武时期的大秦,存在明显不同。”
“而从第一次‘大考’放榜之日,就可见一二。”
天幕上,景象流转。
咸阳贡院门前,人头攒动,比起以往的市集更为拥挤。
无数身着各色深衣的士子,还有前来观望的咸阳民众,就在皇榜之下的空地围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在此刻弥漫着强烈的焦灼期盼和不安。
昭武七年,大秦第一次正式‘大考’的放榜日。
所有人都看到,一面以玄色为底,镶着金边的皇榜,就被两名朗官郑重其事的挂在贡院高墙上。
主持放榜的礼官清了清嗓子,运足了中气,开始从榜尾唱名。
伴随着每一个名字念出,人群中就爆发出了一阵狂喜或失落的骚动。
终于,礼官的声音拔高,念出了最为耀眼的榜首——
“榜首,状元——韩地,韩玦!”
短暂的平静过后,随即就是巨大的声浪轰然爆发。
“这韩玦何许人也?”
“韩地来的?居然被六国之人夺了魁首?!”
“了不得,陛下真不看出身何地,便能够大胆任用。”
人群中,对于此次放榜多有称赞。
然,喧嚣过后,几句不太和谐的声音,就在此刻响起。
尤其是人群中,一位臂缠旧黑布、脸上带着一道狰狞刀疤的老兵,瞳孔骤然收缩。
他猛地推开身前之人,挤到榜下,死死盯着那个名字,嘴唇开始哆嗦。
“是他,那个韩忧的崽子,写檄文骂我们是虎狼屠夫的韩御史的儿子!”
这一声如同惊雷,在人群中炸开。
“什么?韩忧的儿子?”
“那个在檄文里诅咒我大秦将士死无全尸的韩忧?”
这时候,有眼尖者看到了皇榜上韩玦名下的那行小注——“通晓律令,明法科最优”。
“他的儿子……如今要当我大秦的状元?要执掌律法?!”
老秦人的情绪瞬间被点燃。
落榜的老秦人子弟脸色铁青,而他们的父兄,曾经征战沙场的老兵,似乎也在这时候挑起了情绪。
“我苦读《秦律》十年!竟不如一个仇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