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岩将诗笺递给其中一名护院。那人接过一看,粗犷的面容顿时僵住:“这...这...“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只得转身匆匆上楼。
不多时,一个身着翠绿罗裙的丫鬟款款下楼。她约莫十七八岁年纪,眉目如画,行走间环佩叮咚,却带着几分不似中原女子的妖娆姿态。
“公子大才。“丫鬟对着程岩盈盈一拜,声音娇媚似水,“我家姑娘有请。“她抬眼时,目光在程岩腰间停留了一瞬——那里挂着李明月给的香囊。
程岩不动声色地整了整衣袍,让香囊更加显眼。丫鬟的瞳孔微微一缩,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引路的脚步明显加快了几分。
三楼雅间,珠帘半卷。还未进门,便听见一阵清越的琴声流淌而出,如高山流水,却又在转折处暗藏杀机。程岩的手不自觉地按上刀柄,这琴音中分明带着突厥战歌的韵律。
雅间内,一个身着杏红色纱裙的女子背对门口,正在抚琴。琴案上摆着个鎏金香炉,青烟袅袅升起,在空中诡异地勾勒出狼头形状。窗边的博古架上,几件异域风格的器物格外醒目——其中一件鎏金银壶,与程岩在突厥使团那里见过的如出一辙。
“这位公子好生面熟。“柳如是缓缓转身,声音柔得像蜜,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知在何处见过?“
程岩终于看清了她的容貌。这女子约莫二十出头,眉如远山含翠,眼若秋水横波,眉心一点朱砂痣平添几分妖娆。最令人心惊的是,她腰间悬着的羊脂玉佩,竟与他们在小太监身上找到的一模一样,连上面那个模糊的“隐“字都分毫不差。
“姑娘认错人了。“程岩拱手,故意露出腕间的香囊——那是李明月亲手所绣,兰花图案栩栩如生。
柳如是的目光在香囊上停留了一瞬,琴声戛然而止。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手中的茶盏“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这香囊...“她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杏眼中满是惊惧,“是...是她给你的?“
程岩正欲回答,雅间的门突然被撞开。李泰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手中举着一封拆开的信:“程大人!我在隔壁房间发现了这个!“
程岩接过信笺,上面用突厥文写着几行字,落款赫然是“阿史那摩“——那个上月被他设计擒获的突厥密探头目。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到了三日后玄武门换岗的详细时辰,以及一条直通大明宫的密道位置。
柳如是见状,突然从琴案下抽出一把匕首,寒光直取程岩咽喉!程岩侧身闪避,刀锋擦着他的脖颈划过,带起一道血痕。李泰眼疾手快,袖箭“嗖“地射出,正中柳如是手腕。
“啊!“她痛呼一声,匕首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程岩趁机一个箭步上前,将她制住。柳如是挣扎不得,突然凄然一笑,嘴角溢出黑血——她竟在齿间藏了毒!
“晚了...“她气若游丝,眼中却闪烁着诡异的光芒,“你们...阻止不了的...三日后...大明宫...“
话音未落,她的身体猛地抽搐几下,便再无声息。程岩探了探她的鼻息,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程大人!“李泰突然惊呼,指向窗外。只见醉仙楼后巷,几个黑影正匆匆离去,其中一人回头望了一眼,赫然是那个本该在狱中的阿史那摩!
就在此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程岩探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绛紫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正带着一队衙役闯进醉仙楼。
“不好!“李泰低呼,“他是太子的人!“
程岩心念电转,突然抓起案上的毛笔,蘸饱浓墨,在雪白的墙壁上挥毫泼墨: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笔走龙蛇间,一股凛然正气喷薄而出。墨迹淋漓处,字字如刀,将李白《行路难》的意境与自己胸中块垒融为一体。最后一笔落下,整面墙壁仿佛都为之震动。
中年男子刚带人冲上三楼,迎面就撞见了这满墙墨宝。他脸色骤变,指着程岩厉声喝道:“大胆!竟敢在此...“
“大人。“程岩不卑不亢地拱手,“下官奉命查案,偶得佳作,不敢独享,特题于此,请大人品鉴。“
中年男子一时语塞。按大唐律例,文人墨客即兴题诗,即便是在青楼,官员也不得随意阻拦。更何况这诗气势磅礴,字字珠玑,若他强行拿人,明日必遭御史弹劾。
“好诗!好字!“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声。原来是被骚动吸引来的文人雅士,此刻正仰头观赏墙上的墨宝,有人甚至已经开始誊抄。
中年男子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他阴冷地扫了程岩一眼,压低声音道:“程岩,你休要得意。三日后...“
“三日后下官定当登门拜访。“程岩不露声色地打断他,同时将李泰护在身后,“届时再与大人切磋诗艺。“
中年男子冷哼一声,甩袖而去。待官兵退去,李泰才长舒一口气,眼中满是崇拜:“程大人,您这手太绝了!那诗...“
“嘘。“程岩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目光落在柳如是的尸体上。她的右手紧握成拳,指缝间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光。
程岩小心掰开她的手指,发现是一枚精巧的金钥匙。
“这是...“李泰瞪大眼睛。
程岩将钥匙收入袖中,低声道:“看来我们得再去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