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狭窄逼仄,四壁布满蛛网和厚厚的灰尘。程岩在前开路,手掌不时摸到冰凉滑腻的苔藓。管道不断转弯,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几次几乎垂直向上,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李泰的呼吸声越来越重,却始终咬牙不发出一点声响。
爬行了约莫一刻钟,前方终于出现一丝微弱的亮光。程岩踹开锈蚀的铁栅栏,二人跌落在一条僻静的小巷中。远处传来四更的梆子声,东方天际已经现出鱼肚白。
程岩拍了拍满身灰尘的李泰:“殿下,我们得立刻进宫面圣。“
李泰却摇了摇头,从贴身的暗袋里掏出一封火漆封缄的密信。火漆上的印痕赫然是皇帝专用的龙纹小印。他展开信笺,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玄武有变,速查。“
“父皇三日前就已秘密启程前往华清宫避暑。“李泰的声音压得极低,“临行前给了我这道密旨,说要三日后才会回銮。“
程岩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来。皇帝离宫,太子监国,突厥密探,金钥匙...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旋转,逐渐拼成一幅可怕的图景——
三日后,当玄武门守军换岗之际,突厥死士将通过密道直扑紫宸殿。而那时,本该在宫中坐镇的太子,恐怕正等着迎接这些“贵客“。
早上,程岩和李泰围坐在一张摇摇欲坠的柏木案几前,借着这微弱的光线仔细检视着从密室带出的证据。
案几上摊开的大明宫详图已经泛黄,羊皮纸的边缘因常年卷曲而微微翘起。李泰用一根细长的桃木棍——那是他从道观院子里随手捡来的——轻轻点着图上那条用朱砂标注的密道。少年的手指因疲惫而微微颤抖,但眼神却异常专注。
“程大人,你看这里。“李泰压低声音,桃木棍在图纸上轻轻滑动,“玄武门外的这片假山园林,是贞观元年父皇命人修建的。但这张图纸的质地...“他小心翼翼地捏起羊皮纸一角,对着阳光观察,“这鞣制工艺,分明是更早的老手艺。“
程岩闻言,立即凑近细看。他的鼻尖几乎要碰到图纸,能闻到羊皮纸上淡淡的霉味和朱砂的刺鼻气息。果然,图纸的主体部分墨色已经暗淡,笔法古朴;而那条密道的标注则墨迹较新,线条也更加锐利。
“有人在这张旧图纸上添加了新内容。“程岩的声音低沉如闷雷。他从怀中取出那枚从小德子手中得到的铜钱,铜绿色的表面在晨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殿下,您再看看这个。“
李泰接过铜钱,少年的指尖在铜钱边缘轻轻摩挲。突然,他的动作顿住了。铜钱边缘那一圈细如发丝的铭文在阳光下显现出来——“武德九年铸“。
“武德九年...“李泰的声音微微发颤,“那是玄武门之变那年,也是建成太子...“少年突然噤声,仿佛那个名字带着某种禁忌的力量。
程岩的目光在铜钱与图纸之间来回游移,忽然抓起那封未写完的密信。他将信纸对着阳光,变换着角度。阳光穿透泛黄的纸张,一个几乎透明的“建“字水印渐渐浮现,像是幽灵般浮现在纸纤维之中。
“我们都被误导了。“程岩的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他感觉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来,“太子和王珪恐怕都是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是...“
“当年建成太子的旧部!“李泰接上他的话,少年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尖锐,又立即警觉地压低。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那把突厥短剑,“这把剑上的纹饰...我在东宫藏书阁的《突厥志》里见过,是当年建成太子与突厥结盟时互赠的信物!“
程岩瞳孔微缩。他突然想起柳如是腰间那块玉佩上的“隐“字,现在想来,那或许不是“隐“字,而是“建“字的变体。所有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终于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就在这时,道观破旧的木门突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两人同时转头,只见一个身着灰色道袍的老者踉跄跌入,胸口插着一支白羽箭,鲜血已经浸透了前襟,在晨光中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
程岩瞬间拔刀出鞘,一个箭步挡在李泰身前。老道士艰难地抬起头,花白的胡须上沾满血迹。他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一枚青铜令牌,上面“东宫“二字在阳光下清晰可见。
“七...七...“老道士的喉咙里发出咯咯的声响,另一只手颤抖着从袖中掏出一本染血的小册子,“殿下...危...“
老者倒下的瞬间,道观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程岩保持着防御姿态,刀尖直指门口,凝神倾听了十几个呼吸,确认没有追兵后,才缓缓蹲下身来。
“已经断气了。“程岩探了探老者的颈脉,低声道。他的指尖沾上了温热的血液,在晨光中呈现出暗红的色泽。老者临死前瞪大的眼睛里还凝固着惊恐的神色,仿佛看到了什么极为可怕的东西。
李泰颤抖着拾起那本染血的小册子。少年的手指白皙修长,与暗红色的血渍形成鲜明对比。他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日期和事件:
“三月初七,太子殿下于西偏殿密会黑衣人,历时一个时辰...““四月十二,子时,东宫后花园假山后有异响,似有密道开启之声...““五月初五,殿下性情大变,竟不记得端午赐扇之礼...“
字迹工整隽秀,显然是长期负责记录的内官手笔。随着翻阅,李泰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当翻到最后一页时,少年的手猛地一抖,差点将册子掉落在地。
“有一天...“李泰的声音干涩得不像他自己的,“太子哥哥突然昏迷不醒,太医查不出病因...而东宫一切如常,仍有人以太子身份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