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网游 > 大唐化工 > 第105章 结束

第105章 结束(1 / 2)

他不再去想那些繁复的注疏和先贤的微言大义。

他眼前浮现的,是那三户无辜农夫被打死时的惨状,是他们家人被强行掠为奴仆时的绝望哭喊,是博陵崔氏那本沾满了鲜血的假账。

一股从未有过的愤怒与悲悯,像岩浆一样从胸腔里喷涌而出,通过笔尖,倾泻在试卷上。

“……故,律法之不经,在于权衡,而非纵容。朝廷设律,为护民,非为束民。若为一人之疑似罪,而滥用刑罚,致使无辜者丧命,是为酷吏之行,非仁君之道。此所谓‘与其杀不辜’。然,若有权贵,以‘不经’为借口,操弄律法,侵吞田亩,枉杀良善,视人命为草芥,此非‘不经’,此乃大奸大恶,国之蛀虫!”

杜小七的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学生不才,近日随学府清查田亩,于博陵崔氏案卷中见一事。崔氏为夺三户自耕农之水浇地,伪造其盗窃文书,贿赂县吏,将其活活杖毙。三户十五口,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良田尽失,家人沦为崔氏私奴。此三户,何辜之有?”

“当此之时,若地方官吏,拘泥于文书之‘经’,而不察其背后之‘不辜’,便是助纣为虐!此等‘不经’,非但无‘好生之德’,更是‘杀人之刀’!”

“故学生以为,‘不辜’与‘不经’之辨,不在于文字之异同,而在于人心之向背!在于执政者,是心向万民,还是心向权贵!心向万民,则虽有疏漏,亦可补救,终得民心。心向权贵,则法度越严,盘剥越甚,终将动摇国本!”

写到最后,杜小-七几乎是含着泪。

他不是在答题,他是在控诉!

他把自己算出的每一个冰冷的数字,都化作了滚烫的文字,狠狠地砸在了这张代表着大唐最高学术水准的试卷上。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力气,瘫坐在凳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他不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合不合规矩。

他只知道,自己把该说的话,都说了。

……

三天两夜的考试,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对崔玉来说,是才思泉涌的挥洒。每一道题,他都答得游刃有余,引经据典,辞藻华美,自觉堪称完美范本。

而对于程氏学府的学生们来说,这三天两夜,是将他们一个月所学,彻底倾泻而出的过程。

有人拿到“劝农”的策论题,直接画出了新式水车的结构图,并用详尽的数据,计算出引水灌溉的效率提升,以及对粮食产量的具体影响。

有人拿到“边防”的题目,没有空谈“攘夷”与“和亲”,而是根据数学院提供的后勤模型,精确计算出十万大军每日所需粮草、马料、箭矢、冬衣的数量,并指出当前运送方式的损耗和弊端,提出分设补给站、改良运输工具的具体方案。

他们的答卷,千奇百怪。

有的像账本,有的像施工图纸,有的像一份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他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经义辨析,但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冰冷的数字,一个鲜活的案例,一个可以直接拿来用的方法。

当考试结束的锣声响起,所有人都步履蹒跚地走出贡院时,程氏学府的学生们,面色虽然更加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打完了这场仗。

崔玉在一众监生的簇拥下,意气风发地走了出来,看到程氏学府那群人,再次发出了嘲讽。

“一群土包子,不知在考卷上画了些什么鬼画符。等着吧,等放榜之日,就是你们沦为天下笑柄之时!”

……

阅卷的工作,在贡院内紧张地进行着。

孔颖达、颜师古等一众考官,坐在堂上,审阅着一份份试卷。

起初,一切都很正常。

国子监和世家子弟们的文章,大多四平八稳,引经据典,看得孔颖达连连点头。

“嗯,崔玉此子,果然不凡,这篇文章,有大家之风。”孔颖达拿起崔玉的卷子,赞许道。

最新小说: 重嫁奸臣后一心想和离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宠妃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一路西行 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 暗堕刀剑会梦到吐槽役审神者吗 捍卫地球家园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