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小说网 > 同人 > 水不暖月 > 第817章 夜遇大师

第817章 夜遇大师(2 / 2)

我们二人如同被命运丝线牵引的棋子,在豆腐堰的堤埂上突兀伫立,形成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我穿着一件黑色的棉袄,他穿着深蓝色的棉袄,在墨色的夜色中,如同两尊雕像,一动不动。

对我而言,此刻正是巳卦主位与客位转换的关键节点——巳卦在易数中代表“变化”,主位为“己”,客位为“人”,主客易势之时,正是探寻真相的最佳时机,关乎着后续探查水底秘密的气运走向;可对符手高大师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他博通古籍,不仅医术高明,对《易经》的研究也远超常人。

我曾在他家的书架上,看到过许多珍贵的易数典籍,其中不乏早已失传的孤本,比如《连山易注》《归藏易解》等。

在一些古老的传承中,医者的“望闻问切”本就与易数的“观气辨势”相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象,判断体内“气”的运行情况,再结合易数推断病情的发展,这便是古代“医易同源”的理念。

他此刻的举动,莫非是在施展某种与“易数”相关的秘术?比如古籍中记载的“马踩斜角”之术——通过特定的步伐推演气运,预判事物的发展走向。

这种秘术在《易经?系辞》中曾有提及:“步罡踏斗,气通于天,可辨吉凶,可知未来。”

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秘术早已失传,没想到竟能在符手高大师身上看到踪迹。

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者与易学者常有交集。

“药医不死病”的理念与“易断吉凶”的智慧,在某些层面有着共通之处——前者是通过药物调理身体的“气”,后者是通过易数把握天地的“气”,本质上都是对“气”的掌控。

甚至有传闻称,古代有“角医”一脉,能通过观察天地气运判断病情,以易数辅助治疗。

比如,遇到久旱不雨的年份,“角医”会根据星辰的位置,推断出当年的“邪气”集中在哪个方位,再针对性地调配药物,治疗因“邪气”引发的疾病。

只是这一脉在唐宋之后便逐渐失传,仅在一些地方志中留有零星记载。

符手高大师的举动,是否与这失传的“角医”之术有关?

更让我在意的是,他停下的位置,正是我此行要探查的关键点位——夬卦主客易势的核心处。

他占据了主位,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对峙”的态势。

符手高大师与父亲年纪相仿,都是镇上有名望的人,父亲以水利、易数闻名,他以医术、秘术着称,两人虽无深交,却也相互敬重。

我深知他定有不为人知的本领,绝非表面那般简单,他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晕,让人难以看透,却又不敢轻视。

“大伯。”

我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

出于对长辈的尊重,我刻意放低了语气,却也保持着应有的沉稳——我是陈家二少爷,代表着陈家的形象,不能有丝毫怯懦。

“小陈。”

几乎在我开口的同时,符手高大师也出声回应。

他的声音低沉而厚重,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沧桑,如同古钟在敲击,在夜空中与我的声音碰撞,竟似激起了一丝细微的气流波动,吹得周围的芦苇轻轻晃动。

他缓缓转头望向我,目光深邃得如同豆腐堰的水底,漆黑而平静,却又仿佛能穿透夜色,看到事物的本质。

那目光不像是在审视一个晚辈,更像是在观察一件与气运相关的“器物”,带着探究与凝重,仿佛想从我的身上,找到某种与天地“气”相关的答案。

在他的注视下,我竟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被拉入了一条时光隧道,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画面在脑海中交织:我看到父亲修建水洞子时的专注、看到月龙与灵蟒战斗时的英勇、看到“玄机子”在暗处谋划时的阴狠、还看到未来我与月龙守护这片水域的坚定……

他的目光似乎能跨越时空,看到遥远的将来,这种被“看透”的感觉让我微微紧绷,手心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可我没有退缩,反而激发了好胜心——我是陈家的继承人,不能在任何人面前示弱,哪怕是声名远扬的符手高大师。

最新小说: 都京城第一纨绔了,你让我破案? 明末从千户开始做大做强 八门术:我是阴行泥瓦匠 科举:谁懂啊,这人突然就努力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