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明白,这两道诀语并非仅适用于果树这类草木生灵,更能应对邪祟侵扰、自然灾害等重大危机。
若未来再遇邪祟污染,可先用“退脉诀”将邪祟能量疏导至无害区域,再以“回脉诀”修复被污染的“气脉”。
若遇洪水、地震等天灾,“退脉诀”能疏导过量的自然能量,“回脉诀”则可修复受损的家园“气脉”。
这便是陈家能守护忧乐沟数百年的关键——不仅有强硬的防御与稳定的根基,更有应对危机后的修复与净化能力。
“‘摄’与‘止’,则是传承的‘延续与巩固’,是守护的‘长久之道’。”
月平的目光落在水洞子山的“气脉”纹路的上,山体表面的“守脉符文”依旧泛着淡淡的金色光芒,第一辈先祖的“开创气脉”仍在缓慢滋养着整个堰塘的“气脉”网络。
他能感受到,“摄脉诀”吸收的天地“正气”并非一次性消耗,而是会在家园的“气脉”中形成能量储备,如同为家园建立了一座“气脉粮仓”,在危机来临时可快速调用。
“止脉诀”固化的“气脉”连接,则确保了这份能量储备能稳定传递,不会因时间推移而消散,让守护的效果得以长久维持。
这让他想起父亲曾说的“守脉如持家”。
“守脉并非一时之事,如同持家,既要能应对当下的危机,也要为未来储备资源,更要确保家中的‘根基’稳固,这样才能代代相传,长久安宁。”
如今看来,八大“守脉诀”正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从应对危机的“稳、镇”,到构建共同体的“定、宁”,再到修复净化的“回、退”,最后到长久延续的“摄、止”。
八道诀语如同一个完整的“守脉体系”,涵盖了守护家园所需的所有关键环节,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这八大诀语的核心,始终是‘山、水、人共生’。”
月平的思绪飘向远处的村庄——此刻村民们的家中已亮起灯火,温暖的光芒在夜色中闪烁,空气中传来饭菜的香气与孩童的笑声。
他能“看见”,第三辈先祖的“仁厚气脉”仍在村庄上空缓缓流动,这股淡橙色的能量如同温柔的守护,让村民们的“气脉”都保持着平稳的频率,没有丝毫因仪式产生的躁动。
他突然意识到,陈家的“守脉”从未局限于堰塘与山川,更包括了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村民。
“稳脉诀”稳定草木的“气脉”,是为了让村民有充足的食材。
“镇脉诀”构建防御,是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
“宁脉诀”安抚生灵情绪,是为了让村民能安居乐业。
“摄脉诀”吸收天地“正气”,是为了让家园的生态长久滋养村民。
先祖们留下的不仅是术法,更是“以民为本”的守护理念——家园的“气脉”与村民的“气脉”息息相关,守护家园,便是守护每一位村民的安宁生活。
就在月平沉浸在感悟中时,父亲的“意”气再次传来,带着温和的指引。
“八大‘守脉诀’的逻辑,便是陈家传承的逻辑——无稳则无基,无镇则无防,无定则无聚,无宁则无安,无回则无续,无退则无净,无摄则无养,无止则无久。你今日能悟到这一层,说明已初步理解了‘守脉’的真谛。”
月平抬头望向父亲望眼消失的方向,心中涌起强烈的责任感。
他低头看了看掌心的意鉴,上面记录的八大“守脉诀”信息正泛着淡淡的光芒,每一道诀语的符文、“脉音”、能量轨迹都清晰可见。
这些不仅是术法的记录,更是先祖们用岁月与信念铸就的守护智慧。
他知道,这些诀语未来将成为他守护家园的重要力量。
而他需要做的,不仅是熟练掌握这些术法,更要将“山、水、人共生”的理念融入每一次守护中。
如同历代先祖那般,用行动践行陈家的使命。
此时,八只遗望眼的光芒渐渐减弱,三百六十根空心睫毛缓缓收回,重新回到遗望眼的眼帘上。
如同完成使命的守护者,安静地等待着下一次召唤。
八对“蕴脉宝壳”也随之闭合,化作八道不同颜色的“气脉”光点。
顺着水洞子山的“气脉”通道,缓缓融入山体的“气脉核心”中。
将剩余的天藏地酒灵液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堰塘的“气脉”彻底恢复稳定——水体中的“气脉”如同平静的溪流,以每秒一尺的速度缓慢循环。
将天藏地酒的温润气息均匀地扩散到每一寸水域。
堤埂的“镇脉石”泛着柔和的金色光芒,能量输出恢复到正常水平。
将大地的“地脉”之力平稳地输送到堰塘。
二百四十棵果树的“生息脉”与家园的“气脉”完美同步。
叶片在夜风中轻轻摆动,如同在诉说着安宁与祥和。
水灵的意志带着欣慰的波动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