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用户数据量太大,查询速度很慢,几次测试都没达到预期。我跟老周还有另外两个核心开发一起开会讨论,讨论了一下午,还是没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散会的时候,我有点沮丧,老周看出了我的情绪,就跟我说:“别着急,这种问题很常见,咱们分头查资料,明天再讨论。”那天晚上,我在家翻遍了国内外的技术论坛,还加了一个大数据技术交流群,在群里跟同行请教。有个在百度做大数据开发的大哥,跟我聊了快两个小时,给我推荐了一种分布式查询的方案,还发了他之前做的案例代码。我照着案例代码,结合我们项目的实际情况,一点点修改,熬到凌晨四点,终于写出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
第二天早上,我把方案跟老周他们分享,大家讨论后觉得可行,就开始分工实现。经过三天的努力,查询速度终于达到了预期,阿里那边的对接负责人还专门给我们团队发了表扬邮件。王经理在部门例会上,把我写的方案当成案例跟大家分享,说:“小林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主动学习新技能,把外面的好经验引进来,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坐在化的空间,而且接下来还有更难的模块等着我去攻克。
项目正式上线那天,阿里那边的负责人特意从杭州过来,跟我们一起庆祝。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说:“小林,你写的那个分布式查询方案,我们技术团队都觉得很不错,以后有机会想请你去我们公司做个技术分享,怎么样?”我赶紧说:“谢谢认可,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要是真有机会,我肯定好好准备。”那天晚上,我没喝太多酒,回家后打开电脑,把这次项目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整理成了文档,还写了一篇技术博客发在网上。没过多久,就有好多同行在评论区留言,跟我交流技术问题,还有几家技术媒体联系我,想转载我的博客。我突然觉得,原来努力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这种感觉比拿到奖金还开心。
现在,那个项目已经上线三个月了,运行得很稳定,用户反馈也很好。公司给我涨了工资,还晋升我为技术组长,让我带一个五个人的小团队。当上组长后,我更忙了,不仅要写代码,还要跟团队成员沟通需求、分配任务,还要跟产品、测试团队协调进度。但我没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充实。每天早上,我还是会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看一会儿技术文档;晚上下班前,会把当天的工作梳理一遍,规划好第二天的任务。周末的时候,我会跟阿哲一起去打球,或者在家看技术课程,偶尔也会去张叔的面馆吃碗牛肉面,跟张叔聊聊天。
有次跟张叔聊天,他问我:“小林,现在是不是越来越顺了?”我点点头,说:“比之前好多了,但还是有很多挑战。”张叔笑了:“这就对了,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也不可能一直倒霉。倒霉的时候别放弃,多努努力,总能熬过去;顺的时候别骄傲,趁着眼下的劲儿再往前冲一把,才能走得更远。”我看着张叔,觉得他说的话特别有道理。其实我以前不是个特别有毅力的人,大学的时候,遇到难的专业课就想逃课,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还差点因为偷懒没通过。但工作这几年,经历了那次项目危机后,我慢慢明白,没有谁的成功是轻轻松松的,失意的时候加倍努力,才能把困境踩在脚下;得意的时候乘胜追击,才能抓住更多机会。
前几天,公司组织年度总结会,我作为优秀员工代表上台发言。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同事,我突然想起三年前刚入职的时候,我也是坐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站在那个位置。现在,我做到了,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学习,但我不怕——因为我已经学会了,不管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努力的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下台的时候,王经理跟我握了握手,说:“小林,明年公司打算拓展海外业务,需要一个技术负责人,我觉得你很合适,好好准备一下。”我笑着点头:“谢谢经理,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那天晚上,我跟阿哲去吃烧烤,阿哲跟我说:“你现在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以后说不定能当CTO呢。”我喝了一口啤酒,笑着说:“CTO不敢想,但我想把技术做得更好,以后能参与更多有挑战性的项目。”阿哲点点头:“我相信你,你这股不服输的劲儿,肯定能成。”
回家的路上,我走在路灯下,影子被拉得很长。风吹在脸上,有点凉,但心里暖暖的。我想起这几年走过的路,有过熬夜改bug的疲惫,有过被领导批评的委屈,有过解决问题后的开心,也有过得到认可后的自豪。这些经历就像一串脚印,一步一步,记录着我的成长。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可能还会遇到失意的时候,但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慌了,因为我明白,失意的时候加倍努力,就能把困境变成成长的机会;得意的时候乘胜追击,就能把机会变成更大的成功。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把明年要学习的技术清单列了出来,有云计算、人工智能,还有海外业务需要用到的多语言适配技术。列完清单,我打开代码编辑器,开始学习云计算的基础课程。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我一点都不困,手指在键盘上敲打着,每一个字符都像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我知道,只要我一直保持这份努力,一直往前冲,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