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李茹就送了太后赏赐的一些果子来,告诉她愿意用药就说明对太后是很忠心的,这药也不能用的太着急,免得被沈大人看出破绽,只需要一点点的,隔几日用一回,回头沈大人问起来边说是肌肤生病。况且很快就是皇帝寿辰,他是礼部的脸面,这么红肿着不像话。
回到家里洗过脸,先保住了恒明朝的面子才是。
晚上将夜过来,赵小丙就让老灶叔去把将夜打发了,还给沈楚梅带了一句话,自此往后,便不要再私下里相见了。
因为这次皇帝有不少外国人参加,无论是对恒明,皇帝,还是对那些外国人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事。朝廷上下异常重视,礼部全全负责这些,赵小丙一大早跟在沈楚梅屁股后面,‘要钱。’
多少日子了,赵小丙冷着他淡着他疏远他,那几天看她脸上生了红肿,他一问赵小丙就找个话题溜走,这几日脸是好了,但除了正经事,就不愿多同他说一句。沈楚梅看过礼部送来的章程,见到这章程安排的极花心思,特别是要从全恒明召集顶尖的歌舞艺人,厨子,还要集中一百口最新造的大火炮放烟花,之后用一条大船,将所有外来使者载着沿大运河一路南下。
沈楚梅就多给了赵小丙一些银子温:“南书台的老师这趟能派上大用场,南书台的学生们,这趟也该出来见见世面了。”南书台老师之中又西洋传教士,所以南书台的孩子们懂得简单的西洋话。
见赵小丙办完事要走,沈楚梅本想说什么,终究是先放下了。
礼部一下子进了这么大的一笔银子,上上下下都很鼓舞,这甚至逼近三年前的先帝大丧。赵小丙让宴之佩拟定了各种文书当,还没张贴出去,内务府那边一个公公就匆匆忙忙的跑来说:“太后让大人过去一趟,太后的意思是,这趟户部给礼部的银款如此巨大,太后不知因何要把这庆典办的如此奢华。”
赵小丙就赶紧又拿着拟好的章程去了太后寝宫,在宫外跪了半天太后才让她进去。宫里的太监都抬眼偷偷瞧她,地上五个言官站起来离去,走时瞧她的面色很不善。皇太后手上端着茶盏,目光虽然平和,但深不见底。
“刚才那几位大人弹劾赵大人虚报钱银,蓄意对户部狮子大开口。本来,这样的盛事本后不该说太多,但那几位大人说的也有道理,你主持礼部不久,哀家看过礼部历来庆典的开销,大多,连这次的三分之一还不到。赵大人可有什么说的?”
她大概能猜出来那几个人弹劾她什么了,应该是揣度她是利用沈楚梅做了什么手脚。言官不管具体的事情,他们有担心很正常,赵小丙就耐着心,把这次庆典为什么贵,贵在什么地方对太后详细说了。
福清皇太后皱着眉,似乎对这次盛事的认知程度与内阁有一点差距。
“我看,纵然是极尽奢华之事也用不了这个数,你去同沈大人商量一下,最好能用三分之一的银子,办成这件大事。”
嗯,大约还有,最好经费少要求高,少花银子办大事吧……
果然,福清皇太后平和说道:“但皇帝的圣寿还是顶要紧的,你就想想办法,看一看三分之一的银子,能不能办得好,这才能证明礼部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