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明白文哥的示意,只是不理解好好的,这规矩从何而来?
文哥也不细说,只做个无奈的鬼脸,然后冲她摆手,一笑而去。
二丫耸耸肩,完全不明白吴家三姨的用意。
当然不是说不该让文哥读书,不过他生在这里,吴家田地里的事明显插不进手,三姨的绣艺更是不可能接棒,难道让他读了书考秀才?
若真这样,他的启蒙是不也又晚了些?再说,他也不会说话,这缺陷在农家不算什么,可古代读书完全是为了当官,难道哑巴也能进官场?!
二丫甩甩头,不去想这些让她头疼不解的事,决定还是专注到果子上好了。
这些野果子采来要做什么呢?
谜底揭开,当当,当然是要做果酱啦!
那做果酱又是为了什么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做花草茶啦!
那做花草茶又是为了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在石佛烧香那两天,赶庙会去卖啦!
想到这里,二丫不由得为自己点赞!
太聪明啦!太机智啦!
这种事不用说一定是人山人海,天又热人又燥,自己的茶又香甜可口很有水平……
想到这里,二丫不由得仰面朝天大笑三声!
赞!赞!赞!
不过饭要一口口吃,钱也得一步步赚,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把这些新鲜果子,转换成果酱状态,一来方便存储,二来增加甜度,这就是野果子的缺陷之处了,香味够了,甜度不足。
果子们分门别类装进几个竹罗里,苹果李子一类,刺梨一类,珍而贵之的泡儿刺一类。
然后,各自下锅煮,煮到烂呼呼糊一般,捞出来过筛去渣,再下锅,接着,就要下糖了。
说到糖,这也是个稀罕物,前世二丫从没想过要一袋糖会如现在这般麻烦,这就必须要花银子了,好在算进成本也,应该是能够赚得回来的。
为求质量上乘,因这关系到卖出去的价钱,所以她不惜工本,跟货郎买来的冰糖,此时抠斤算两地,下进煮烂的果泥里。
大火熬煮之后,抽出两根柴薪,改成小火,然后在熬煮的过程中,二丫还得不断用木勺撇去果酱表面析出的泡沫,并不断搅拌,以防止糊锅。
看火候差不多,二丫开始加快手中搅拌的频率,这就相当于搅拌棒直接在锅里搅拌,2分钟后,果酱细腻,润滑了。
然后再略煮一下,直到二丫感到果酱的颜色状态让自己满意了,方才移锅,再接着火头,放上下一锅。
装果酱的坛子也是二丫前一天就预备好的,几个从前不知装什么的手掌高的细瓷坛,河水涮洗得一尘不染,放太阳底里晒得里头透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