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靖北侯夫人就递牌子进慈宁宫请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王淑妃也恰巧在太后宫中,“夫人可查清楚了,那位唐大小姐的八字似乎不太好。这事一旦定下可不能反悔了。”
“多谢淑妃娘娘提醒,臣妇早已经考虑好了。唐大小姐是个不可多得的姑娘,这桩婚事再好不过。”
“这事你去唐府探探口风。”太后说道。
“臣妇已经去过了,丞相夫人很是赞成,觉得这是一门好亲,因此臣妇才厚着脸皮请太后娘娘恩赐一个恩典。”
“是啊,太后,您很久没给孩子们赐婚了。”王淑妃也谄媚说道,“凡是您赐婚的小两口,似乎都过得不错呢。”
“这事也不能哀家一个人全做了主,让人去请德妃娘娘,听听她怎么说。”
“是,太后。”
立即有宫人向仁德宫去传旨。
德妃听闻有人传旨便应了,换衣裳的时候问道,“今日谁来探望太后?”
“据说是靖北侯夫人。”
“慈宁宫有什么消息?”
“暂时没听说。”
“走吧。”
德妃到了慈宁宫,预备行礼,“嫔妾见过太后娘娘。”
“免了,身子重了就不要行礼了。快生了吧。”
“还有两个月不到的时间。”
“给德妃看座。”
“德妃,这里有桩不错的亲事,靖北侯夫人的嫡幼子还未成亲,年十七,静姝十三了吧,正好可以配一对。现在定亲,等及笄了再嫁过去,你觉得呢?”太后问德妃。
“太后娘娘做主自然是好的。”德妃微笑道,这突如其来的好事,让德妃没有喘息的机会,看来太后是想赐婚,只是靖北侯府是个情况,她还没去打听呢。
“我就说,德妃妹妹最是温柔善解人意,对太后也是极其孝顺的,一定不会有异议的。”王淑妃笑道。
“哪里,淑妃姐姐又取笑我了。”
“既然你同意了,哀家即刻就下旨吧。”
“太后娘娘何必着急,不如明早再下懿旨,上午去两家传旨,多吉利。”德妃笑言。
“也是。”
大家尬聊了一会儿,靖北侯夫人觉得时辰不早了,便告辞。德妃也懒懒的,像是坐累了,太后打发她回去了。
德妃回到仁德宫就问徐姑姑,“靖北侯夫人的两个儿媳妇,你可记得?”
“奴婢记得,两位夫人都很年轻,宫宴见过。至于三位公子,只见过两位,还有一位来得很少,听到过一丝风流传闻,其他的不知道。”
“这事太突然,有些奇怪。这样,明日让我们宫里的小德子去宫门口等着,看见唐丞相就问他知道不知道这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让丞相去查查尹三公子这人如何。”
“是,娘娘。”
次日,德妃起床后,发现床铺上又有些许红色。
“娘娘,这。要不要请个太医来看看?”徐姑姑问道。
“不用了,迟早也是保不住的,现在就让她们以为我还好好的,总有一天,要跟她们算这笔账。早朝还没结束?”
“已经结束了,小德子应该已经守在那里了。”
德妃梳洗一番之后,坐在桌前用膳,徐姑姑帮她悉心布菜。刚吃两口,小德子就回来了。
“娘娘,有消息了。”
“快说。”
“丞相知道这事,已经拒绝了这门亲事,不知为何靖北侯夫人又去宫里请赐婚。丞相说那尹三公子有龙阳癖,还请娘娘您帮忙转还。”
德妃重重放下筷子,“太可恨,这不是明晃晃的骗婚吗。我还糊里糊涂答应了。”
“娘娘,您打算如何做?”
“也是时候了。”德妃微微眯眼,徐姑姑扶着她,一群人簇拥着德妃去慈宁宫。
太后正在用早膳,方姑姑禀道:“太后,德妃求见。”
“宣。”
“给太后请安。”
“不用行礼了,都这么大月份了。天这么冷,你怎么又来请安了?”
“回太后,实在是有件糟心的事要劳烦太后。”
“怎么了?”
“太后,昨天那靖北侯夫人说是看中静姝,请求您赐婚。您可知,那尹三公子是有龙阳之好的人,这不是要毁了静姝的一生吗?”
“你从哪儿听来的?”太后反问,“别听风就是雨的。这靖北侯府是一等侯府,配唐静姝也配得。世家公子哥儿总有些坏毛病,只要不影响传宗接代并没有什么关系。既然靖北侯夫人能来提亲,说明尹三公子不至于那么严重,一点都不喜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