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守在店里的陆战锋这时走过来,他刚从物流仓库核对完最后一批非遗展品,军绿色的休闲夹克上沾着些许灰尘,却丝毫没影响他沉稳的气场。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旗袍面料传过来:“别太累了,刚看你跟装修队、陈列组连轴转,连口水都没喝。”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保温壶,里面是温热的红糖姜茶,“我让后厨煮的,你喝点暖暖身子,剩下的事有我呢。”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皂角香混合着纽约清晨的咖啡气息,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她想起创业初期,两人在小作坊里熬到半夜赶订单,他也是这样,默默给她递上热乎的东西,从不多说什么,却总能给她最踏实的支撑。“战锋,”她轻声说,“你说……明天开业,真的会有人喜欢咱们的设计吗?我怕咱们的文化,外国人还是看不懂。”
“会的。”陆战锋低头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柔的吻,动作温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绣品,“你忘了在巴黎时装周,那些外国人看到‘敦煌飞天’系列时的眼神?他们不是看不懂,是没机会真正了解。这家店,就是给他们一个了解的机会。”他指着窗外渐渐热闹起来的第五大道,“你看,已经有人在往这边看了,他们对东方文化,其实很好奇。”
开业当天,纽约第五大道上挤满了人。旗舰店的玻璃门上,贴着用中英文写的“欢迎走进东方美学”,门口的展示区里,模特穿着绣着《清明上河图》元素的西装和旗袍,吸引了无数路人驻足拍照。当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店里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
米歇尔穿着件简约的黑色连衣裙,却在看到二楼的非遗刺绣展区时眼睛一亮。王师傅正坐在绣绷前,演示苏绣的“劈线”工艺,一根丝线在她手里被劈成四十八分之一,细得像蚕丝。“太神奇了!”米歇尔忍不住蹲下来,看着丝线在光下流转,“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细的手艺,这比我收藏的法国刺绣还要美。”
沈星晚笑着上前,向她介绍展区里的展品:“这是湘绣的‘鬅毛针’绣的老虎,每根毛发都有方向;这是蜀绣的‘打籽绣’做的芙蓉花,每个籽都要绕线三圈半。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手艺,让大家看到东方美学的细节。”她拿起一件可拆卸的苏绣披肩,“这件披肩的纹样,是从苏州园林的花窗里提取的,您可以试试,搭配您的连衣裙正好。”
米歇尔接过披肩,在沈星晚的帮助下披在肩上,对着镜子转了一圈,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太合适了!这不仅是一件衣服,是一件艺术品。我要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女儿,让她也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她转头对身边的媒体说,“这家店是中国文化的优雅展示,它让我们看到,不同文化的美可以互相欣赏,而不是互相排斥。”
开业仪式结束后,沈星晚站在店门口,看着源源不断走进店里的顾客——有穿着西装的商务人士,在非遗展区认真听讲解;有年轻的女孩,拿着手机对着苏绣屏风拍照;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可降解面料展区,仔细触摸面料的质感。王师傅拉着沈星晚的手,激动得声音都在抖:“你看,这么多外国人喜欢咱们的苏绣,咱们的手艺,真的走出国门了!”
陆战锋走到她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掌心的力量传递着无声的骄傲:“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到。这家店,不是一家普通的服装店,是咱们中国文化的一扇窗。”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珐琅徽章,上面是旗舰店的外观图案,“这是我特意让工匠做的,留个纪念。以后咱们还要在伦敦、巴黎开更多的店,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好手艺。”
沈星晚接过徽章,指尖抚过上面精致的纹路,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知道,在海外开设旗舰店不是终点,是红星厂“文化输出”的新起点。未来,她会带着这份对东方美学的坚守,在更多国家开设这样的“文化窗口”,让中国的非遗工艺、环保理念、设计美学,被世界看到、被世界喜欢。而身边的陆战锋,会一直陪着她,走过每一个陌生的城市,见证每一次文化相遇的美好。
夕阳西下,纽约的灯火渐渐亮起,旗舰店的橱窗里,非遗系列服装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一颗颗镶嵌在第五大道上的东方明珠。沈星晚靠在陆战锋怀里,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憧憬——她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穿着中国设计的服装,说着中国手艺的故事,东方与西方的美,在这样的交流中,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