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写作计划(1 / 2)

深秋的阳光透过书房的落地窗,在堆满手稿的书桌上投下暖金色的光斑。沈星晚指尖划过一页泛黄的创业日志,纸页上“1993年3月,卖出第一枚发夹,收入2元”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依旧能看出当年落笔时的郑重。她穿着件米白色的羊毛开衫,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羊毛混纺面料制成,领口别着枚银质的钢笔造型胸针——胸针笔帽处刻着“以笔为证”,笔杆缠绕着细小的丝线纹样,是王师傅特意用微缩苏绣工艺制作的,冰凉的金属贴着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回忆。

“沈总,这是传记作家李老师整理的第一稿,您先看看。”秘书小陈轻轻敲门,她穿着件浅灰色的衬衫,是集团旗下的基础款,手里的文件夹边缘被捏得发皱,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期待,“李老师说,这里面详细记录了您和Inditex集团的商业博弈,还有当年和供应商的纠纷,读者肯定喜欢看这种‘商战’情节。”

沈星晚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就皱起了眉。开篇赫然写着“1998年,沈星晚巧用计谋,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走百万订单”,后面还详细描写了她如何“故意压低报价”“散布对手负面消息”,字里行间满是功利与算计。她越看心越沉,手指捏着纸页的边缘,几乎要将纸张揉破。

“这根本不是我的故事!”沈星晚猛地合上文件夹,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当年我确实和那家供应商合作过,但从来没耍过什么‘计谋’!是他们的面料质量不达标,我才终止合作,怎么到这里就成了我‘故意打压对手’?还有和Inditex的博弈,我们是为了保护专利,不是为了‘商业复仇’,这些内容要是发表出去,会教坏多少年轻人?”

小陈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解释:“沈总,李老师说现在的读者就喜欢看这种有冲突、有反转的情节,太‘平淡’的故事没人看。他还说,很多企业家的传记都是这么写的,能增加书的销量。”

“销量重要还是初心重要?”沈星晚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指着上面一排排的荣誉证书——从“地球卫士奖”到“改革开放先锋”,每一个奖项背后都是她对工艺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我写回忆录,不是为了卖书,是想告诉年轻人,创业不是靠耍心机、玩手段,是靠一针一线的坚持,是靠诚信和良心。要是把这些商业倾轧写进去,不是在教他们怎么成功,是在教他们怎么走歪路!”

这时,传记作家李老师推门进来。他穿着件黑色的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几分不以为然:“沈总,我理解您想传递正能量,但文学创作需要戏剧冲突。您想想,要是只写‘每天踩缝纫机、和工人一起吃咸菜’,读者会觉得枯燥无味,您的故事也传不出去,这不是白费功夫吗?”

“枯燥?”沈星晚拿起桌上的创业日志,翻到某一页,声音带着哽咽,“你看这里,1995年冬天,我们的棉袄卖不出去,仓库里堆了上千件,我和陆战锋推着板车,走了十几个村子去推销,手冻得连车把都握不住,最后是村民们可怜我们,才买了几件。还有2003年,为了研发可降解面料,我们抵押了房子,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个通宵,失败了二十多次,有人哭着说‘不干了’,可第二天还是准时来上班。这些故事虽然没有‘商战’刺激,却是我创业路上最珍贵的回忆,也是最该告诉年轻人的道理——成功没有捷径,坚持才是唯一的办法。”

李老师愣住了,他看着沈星晚眼里的泪光,又看了看日志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突然有些羞愧地低下头:“沈总,对不起,是我太功利了。我以为读者喜欢看刺激的情节,却忘了创业最本真的东西是什么。”

“不是你的错,是现在的很多人都忘了。”沈星晚的语气缓和下来,她走到李老师身边,将日志递给他,“你看看这些,里面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群普通人想把日子过好的初心。我希望我的回忆录,能让年轻人看到这些——看到我们怎么从摆摊卖发夹开始,怎么靠诚信赢得客户,怎么靠坚持度过难关,而不是教他们怎么耍手段、玩计谋。”

最新小说: 明末从千户开始做大做强 八门术:我是阴行泥瓦匠 科举:谁懂啊,这人突然就努力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 起手北冥神功,我才是一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