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友情延续(1 / 2)

初冬的傍晚,寒风裹着零星雪花,落在老式回迁房的玻璃窗上,晕开一片片细小的水雾。沈星晚提着个保温食盒站在楼道口,指尖冻得发红,却紧紧攥着食盒提手——食盒里是她亲手做的红烧肉,用的是京郊农场散养的黑猪肉,冰糖炒色后慢炖了两个小时,还特意加了老陈皮去腻,保温层里裹着三层棉布,确保送到时还是热乎的。她穿着件深驼色的长款羽绒服,是用自家研发的防风鹅绒面料制成,领口围着条枣红色的羊绒围巾,围巾边角绣着细小的“暖福”logo,袖口露出的羊毛手套上沾着点雪花,却挡不住心里对聚会的期待。

“星晚!可算把你盼来了!”回迁房的门“吱呀”一声打开,退休女工王姐探出头来,她穿着件枣红色的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洗得干干净净,头发用一根黑色发簪绾在脑后,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快进来暖和暖和!老姐妹们都到了,就等你呢!”

沈星晚跟着王姐走进屋,客厅里顿时热闹起来。张叔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个搪瓷缸子,里面泡着热茶,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胸前别着枚“红星制衣三十年”的旧徽章,看到沈星晚,立刻站起来:“星晚来了!快坐!我还跟她们说,你肯定会带红烧肉来,当年在粮仓里,你做的红烧肉可是咱们的‘硬菜’!”李婶则在厨房忙碌,她穿着件碎花围裙,手里拿着锅铲,探出头来笑着说:“星晚,你来得正好,火锅马上就好!咱们今天吃鸳鸯锅,照顾着不能吃辣的老陈。”

客厅的小圆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碟小菜——凉拌海带丝、酱萝卜、油炸花生米,都是当年在粮仓里常吃的家常菜。老陈坐在桌边,他穿着件灰色的薄棉袄,因为早年得了关节炎,双手有些变形,却还是慢慢擦着碗筷:“星晚,你还记得不?1998年那场大雨,咱们的面料仓库漏雨,你带着我们一起搬面料,晚上就在仓库里煮火锅,当时就放了点白菜和豆腐,咱们却吃得比什么都香。”

沈星晚刚要回答,就听见厨房传来“哐当”一声,接着是李婶的抱怨:“王姐!你怎么又把辣椒放多了?跟你说过老陈不能吃辣,你怎么记不住?”王姐立刻从客厅跑过去,声音里带着委屈:“我这不是想着大家爱吃辣嘛!当年在粮仓里,你每次煮火锅都放一大把辣椒,现在怎么还怪起我来了?”两人在厨房吵得热闹,张叔忍不住笑着对沈星晚说:“你看她们俩,都退休这么多年了,还跟当年在工厂里一样,总为这点小事拌嘴。”

沈星晚走进厨房,看到李婶正对着一锅红油叹气,王姐站在旁边,手里还攥着个辣椒罐。她笑着走过去,拿起勺子舀了点清汤倒进红油锅里:“李婶,王姐,别吵了。咱们把这锅分成两半,一半继续当辣锅,一半加清汤当不辣的,这样老陈能吃,大家也能吃辣,多好。”李婶的脸色缓和下来:“还是星晚有办法!刚才是我太急了,王姐你别往心里去。”王姐也笑着说:“没事没事,是我忘了老陈的情况,以后我注意。”

火锅终于端上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沈星晚打开保温食盒,将红烧肉倒进盘子里,浓郁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老陈夹起一块放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还是当年的味道!星晚,你这手艺一点都没退步!当年我儿子生病,你还特意做了红烧肉给我们送去,我儿子现在还记得呢。”张叔也跟着点头,嘴里塞得满满的:“可不是嘛!当年咱们在工厂里,谁家里有事,你都帮忙,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苦,却比现在热闹多了。”

大家一边吃火锅,一边聊起当年的往事。王姐说起当年踩缝纫机总断线,沈星晚陪着她练到半夜;李婶想起自己孩子没人带,张叔主动帮忙看孩子;老陈则回忆起自己母亲去世,沈星晚帮他凑了丧葬费——这些细碎的往事,像颗颗珍珠,串起了大家共同的记忆。

“对了,星晚,你还记得这台缝纫机不?”王姐突然站起来,指着阳台角落的一台蝴蝶牌缝纫机,机器表面有些锈迹,却保养得很好,“这是当年工厂改制时,我自己花钱买下来的,现在偶尔还会踩几针,给孙子做件小衣服。每次看到它,就想起在工厂里跟你们一起干活的日子。”

沈星晚走到缝纫机前,指尖轻轻拂过冰冷的机身,突然想起1985年的那个清晨,自己第一次在粮仓里踩缝纫机,王姐站在旁边教她穿线,阳光照在缝纫机上,泛着温暖的光泽。“记得,怎么能不记得?”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我就是用这样的缝纫机,缝出了第一件棉袄,也是靠着这些缝纫机,咱们的工厂才一点点做起来。”

最新小说: 科举:谁懂啊,这人突然就努力了 大明:我朱高炽马皇后的梦中情孙 邪王溺宠俏王妃 谋春朝 综漫:虚拟男友的我,在线除魔 水浒:灌口李二郎传 四合院:随手就能领悟技能 起手北冥神功,我才是一人之下 魔法纵横家 报告帝君,夫人带病娇崽崽称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