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酷寒,又逢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的东西,反倒是外面比较冷清。
可乔馡的锣声就像一双手,生生撕开了这份冷清,让整个村子变得热闹起来。
不一会儿,他们歇脚的大槐树下,慢慢聚起了不少乡民。
大家伙儿围成了圈,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望着谢伯玉脚边的背篓,却见背篓上面盖着一块布,谁也窥不见里面的东西。
好奇心,反而被勾了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那背篓里,装的什么稀罕物?”
“就是,你们来我们安桥村做什么的?”
“诶?那娃子,我怎么瞅着跟别个村谢家老大有些像?”
乡民议论纷纷,谢伯玉听到有人指着自己说话,连忙走上前,冲着那人喊了一声伯伯。
“伯伯,我就是谢长春的大儿子呢。这是我三婶儿,这是我小妹,我们是来你们村兜售春联的。”为了吸引乡民,谢伯玉在最后又加了一句,“都是我四叔和承武哥亲手写的春联。”
果然,他前半句说完时,乡亲们眼神并没有什么变化,可一听到后面,好几个人眼神就亮了。
“呀,这都是秀才公们写的大字啊?多少钱一副啊?咱们可是老乡,你们可得便宜一点。”
既然要做买卖,市价行情乔馡和谢长安自然是打听过的。
县城里,这种纸张写出来的对联一律十文钱一副,横批另算钱,两文一副,福字也另算,一文钱一张。
镇集上比县城的更贵,一副春联加横批一套,甚至卖到了十五文一副,当然了,集上也有便宜的,差不多十文能拿下对联、横批外加一张福字一共十文钱。
但那纸张的质量就比谢长安买的这个要差多了。
于是,乔馡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拿出了几副春联给乡亲们仔细看。
“乡亲们都不是第一次贴春联了,我们家这春联的纸质量如何相信你们也摸得出来。而且这都二十七八了,好些人家里应该都买了春联,镇上或者集上什么价,大家也心里有数的。我们家的春联,两张长联加横批算一套,只收乡亲们八文钱,另外买三套以上的,还额外送一张福字,五套以上,送两张福字。”
乔馡的话一说完,刚才还心里惴惴的乡亲们立马疯了。
他们刚才一直不敢动手抢,并不是不想要秀才公的墨宝,但他们也知道整个青云镇秀才有多稀罕,所以一度以为谢家会把价钱抬得比较高。
要知道,那集上铺子里不知道哪个写的,还得十来文一副,还不给送福字呢!
谢家的春联,可谓是既便宜又稀罕,他们不争不抢才是怪事儿。
“快,快给我拿五副,挑寓意好的,喏,钱,钱在这儿!”
“我也要四副,另外多给一张福,一共三十三文钱,给!”
“哎呀,我不知道卖啥的,光顾着跑得快,忘了拿钱了,给我留几副,我这就回家拿钱去!”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场面一度混乱起来,乔馡也是第一次做零售的买卖,一开始也有点手忙脚乱,不是收钱收不赢,就是给人拿货拿错数,弄得有两个乡亲有些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