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这么一下场,也让《洛报》事件变得更加热闹,2000份《洛报》对外发卖,没过多久就卖光了,先是太学那边喊著不够,然后是洛阳各里也喊著缺乏,
虞翊等人自然十分高兴,这一把名气是彻底打出来了。
就在虞翊等人决定下一次准备五千份之际,已经有士人根据报纸上的地址跑到了永和里《洛报》所在地投稿,这个世界聪明人永远是非常多的,虞翊等人最喜欢的就是这样反应迅速的聪明人,他亲自接待了第一个过来的应槐。
所谓轿子,人人会抬,交谈时听说是撰写评论的虞翊,与他交谈的士人应槐肃然起敬,一边讚誉虞翊等人文章写得好,又讚嘆格物学者贡献很大,一边又遗憾当初考试没过关,没办法进入广成苑为国效力。
应槐事实上並没有参加一开始的招考,他没当回事,不过隨著格物学崛起,
广成苑的格物学者一个个得了平原王国郎,在听说可以时不时接触朝廷高层,应槐的大腿差点都拍肿了,当初怎么就没留心呢!
这段时间,他格外注意收集格物学的著作,也注意到逻辑学对诸家学说的衝击,他也没閒著,採用逻辑学的思维模式,写了几篇文章,准备投到《格物学报》。
今天一看到《洛报》,他立刻就反应过来,投什么《格物学报》,要投就投《洛报》,只要被採纳,立刻就出了名。
虞翊翻看应槐的文章,发现文采一般,分析的也不算太好,怪不得此人没什么名气,不过文章不好可以修改,这样的聪明人一定要接纳,所以虞谢收下了文章,但又表示需要修改,不会迅速发表,建议应槐留在寇家修改,顺便可以参与格物学者討论。
应槐自然求之不得,连连拜谢,也就在两人交谈时,太尉张禹派来的属吏召见,应槐羡慕无比,他眼巴巴的看著器宇轩昂的虞翊坐上太尉派来的车,心中暗道:“大丈夫当如是,某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这一次机会!”
虞翊来到张太尉的府中,张禹坐在上首位置,太尉府长史史十余人坐在两侧,虞翊等坐在下首接受询问,张禹知道虞翊曾被举为顺孙,又精学《尚书》,
所以简单说明了召唤的意图后,就从虞翊最擅长的《尚书》开始问起“
《尚书》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唐虞以迄春秋时代圣王贤臣以仁德为核心的政治理念、政治言教及其政治实践,而且《尚书》同样分今文和古文两派,而今文派又衍生出欧阳和大、小夏侯三个系统,可以说非常复杂。
其涉及的东西又格外多,天文历法、舆地形势、疆域划分、物產贡赋、宗教礼仪、人伦规范、家国制度、律令典刑、职官序列、礼器用物、王朝谱系、歷史事件等等全部都涉及到了。
虞翊號称精学《尚书》,不仅仅要理解《尚书》,还要了解涉及的东西,所以他到底是真精,还是假精,只要问一问《尚书》就能看出来。
这一问就从下午问到了掌灯时分,大汉太尉张禹非常吃惊的发现虞翊竟然是天下罕见的奇才,他手下的长史史连续询问了八个难题,他竟然都能很好的回答。
一看虞翊竟然这般出色,张禹亲自下场,连续询问了五个他认为与大汉治理有关的高难度问题,虞翊同样对答如流,张禹十分高兴,此子果有才学,窝在寇侯府可惜了,当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