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淑无语,这些个宦官现在一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不过这样挺好的,几人继续参观,很快来到了这一次参观的关键所在,少府纺织作坊。
大汉少府拥有庞大的作坊,这些作坊有的是製造兵器,有的是製造各种精美的纺织品,有的是製造精美的陶器,有的是製造各种宫廷用品,各有分工,拥有工匠无数,据说所有人加起来数以万计,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而在此时此刻,又多了另外一项工作,將洛阳附近各公田种植的製成被和布料,而在这个生產力不发达的时代,这些纺织品搞出来就是钱。
寇淑示范之后,工匠们就知道怎么弹了,所以被问题很早就得到了解决,但如何织布却相当的麻烦,此时的质量很一般,纤维又粗又短,所以纺出来的纱线一开始非常容易断。
不过少府的工匠们很快就改进了纺纱机器,虽然搞出来的纱线还比较粗,但最起码不容易断,
这样织出来的布料虽然粗,买不上很好的价钱,但这恰恰是帝国所需要的,帝国要的是用更容易御寒的布取代麻布,太贵了,反而不容易推广。
汉代的手摇纺车已经与后世延安大生產运动的纺车差不多了,这种纺车的生產效率自然很一般,恰好邓绥上半年释放了一大堆奴婢,少府的奴婢数不如以前,所以蔡伦吃惊的发现要想完成纺织任务需要很长的时间。
汉代与后世也类似,每到年关总要有这样那样的赏赐,大家都等著被布呢,洛阳官员们倒是其次,关键是汉廷准备给北方的將士赏赐这一类的御寒之物,天马上就冷了,各种赏赐的货自然越早越好。
蔡伦要面子,不愿意拖延时间,但邓后也不可能迅速再招人入宫,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蔡伦想到的办法让一些低级宦官和宫女替代干活虽然这件事肯定会得罪这些人,但此时他也顾不上了,蔡伦一边安排人,一边找到寇淑,既是诉苦,让领导知道自己不容易,不说,怎么知道呢。
寇淑立刻就想起了著名的珍妮机,珍妮机的原理很简单,纺锭垂直,而不是水平,可以安排多个纺锭,而不是一个纺锭,至於如何传动,寇淑並不是很清楚。
她还想起了飞梭,英国人的原版飞梭需要用到弹簧,比较复杂,但南亚人早就想到了办法,他们搞一根绳子,通过左右扯动梭子,不用人工两只手来回穿梭,这同样会极大的提高效率,大英帝国一直搞到19世纪才干趴下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就是因为这项发明飞梭肯定可以用於织布,速度会提高很多,不过珍妮机大多用在长绒上,短绒行不行,寇淑也不知道,但少府纺织工坊也可以搞毛麻等纺织,应该也用得上,现在缺人,那试试总不是坏事,若是搞不出来,那就让宦官宫女上唄,反正又不需要她上阵!
寇淑让蔡伦找了一些擅长机械的工匠,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还给他们画了示意图,
这些个工匠听完之后,对珍妮机將信將疑,但对飞梭却连拍大腿,这么简单的法子怎么就没想起来,竟然还需要皇后提点!
都是十分聪明的人,一点就通,没过多久,这些工匠就搞出来了两台试验机器,一个是带有四个纺锤的纺纱机,一个是带有飞梭的改进型织布机,一边实验,一边改进,一个月不到就实现了定型蔡伦发现效率大为提升,惊喜不已,一边让人加快速度製造机器,一边请寇淑过来参观,寇淑也看不出来,蔡伦则不然,他告诉寇淑,採用手摇一锭纺车,每五个时辰只能纺出八两纱,即使熟练的织工每天也只能做成10码左右的布匹,布宽仅1尺左右。
现在则完全不然,新纺纱机可以可以在一个多时辰內纺织八两纱布,而织布的速度又快了一大截,这两两相乘,效率提升了十几倍之多。
“中宫,只要有足够的新器械,也有足够的丝麻毛,仆可以產出过去十几倍的布帛,在阳市出售,必可获得更多的利钱!”
邓惶在一旁听著,很是眼热,邓家家大业大,但销大,这等好东西自然也要有,不过这是少府之物,必须和太后说一声。
寇淑一听,看了邓一眼,立刻说道,“现在洛阳的布帛还是太贵了,黔首用不起,这很不好,少府用新机械纺织,想来成本更低,可售卖的便宜一些!
光光少府一家未必做得到,可將相关製造之法传授给邓、寇两族,郑、蔡等几位常侍也可合作办一个纺织作坊,大家一起多制一些布帛,打压市面布帛价格,此利国利民之事,一定要做好,绝不能辜负了陛下的爱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