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名下有很多公田,但谁来种植呢总不可能要求皇帝去种地,这同样是老百姓的活,公田种地的可不仅仅是皇帝和官府的奴隶,服劳役的老百姓才是主力。
按照法律规定,老百姓每年要免费服劳役一个月,每隔一个月轮换,若是和今年年初一样,遇到皇帝驾崩,你就要修陵,这一次修陵墓工程很紧,天气又冷,死伤了不少人,这些人都是白死,
没有人会被补偿所以若是奴婢太多,自耕农数量就会大幅度减少,公田那么多土地谁来种植各种工程谁来干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儘可能多的释放奴隶。
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就是会说话的財產,国家想抢地主豪强的財產,地主豪强如何答应这才有寇淑这一次的建议,我知道豪强们不答应,咱们召开一次会议,搞出一个“民意”,然后打著民意的旗號推行释放奴婢政策,到时候谁反对就是违反“民意”。
邓绥本来以为还是和过去一样,招一些贤良方正,让他们按照朝廷的意思说话,这是霍光执政时的办法,但寇淑的想法却不一样,她的核心目的是先不断召开这一类会议,然后固定化,这事实上就是议会的雏形。
等出现一连串天灾人祸,財政出现危机,寇淑就会建议利用议会筹钱,朝廷没钱了,但你们肯定也不希望朝廷搞盐铁专营、卖官爵对不对,那我们按照固定的利息问天下人借钱如何如此一来,就可以发售国债,在各州郡大家族摊派,时间一到,就借新债还旧债。
等到债务越来越多,就要商量修改税收制度,此时就可以提议摊丁入亩,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土地少的人少交税,不交税,一边缓解社会矛盾,一边提高財政收入。
不过要想让豪强答应这些改革,汉廷肯定要给好处,咱们把议会固定化,不仅中央搞,地方也搞,形成两级议会体系。
早期的议会议员是州郡主官推荐,现在换一种模式,咱们搞选举,同时也给议会放一些政治权力,比如对中央和地方各种费的监督。
而要搞选举,总不能阿猫阿狗都能参与选举,肯定是按照爵位高低和財產多寡进行选举,而一旦搞成了这一套体系,玩法就彻底改变了,狗屁的贤良方正一边待著去为了促成这一重大改变,寇淑当然要打击所谓的贤良反正,不能让他们成为主角,所以寇淑乾脆挑破了那层窗户纸,你邓绥敢保证未来你的所作所为都符合儒家之道吗
既然不敢,就別想著让诸生帮你说话,他们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大汉朝廷的利益都不会在意,
更不会服从执政太后的利益,小心作茧自缚!
诸老就不一样了,人老成精,凡是能混成州郡知名的诸老,脑瓜子肯定比较灵活,也容易和他们达成种种妥协—
选择此时提出,也跟邓绥的执政不稳固有关,太后佐助治国,外戚执政大权,说到底是代理人,代理人的意志和皇帝並不一样。
皇帝想的是儘可能的专权,是出口成宪,二代理人虽然也在意权力,但毕竟不是皇帝,也要考虑自家的存亡,割捨一些权力,换来好名声,他们肯定愿意,不管是邓绥约束邓氏子弟,还是邓氏子第谦让恭敬,说到底都是这么一回事。
邓绥和邓鷺对视了一眼,邓鷺微微点头,寇淑这一手確实很好,非常好,处理一些棘手且爭议比较大的问题,找一帮子在野之人討论,就比较容易甩锅,不至於名声受损。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对朝中不安分的大臣进行约束,他们要是反对,那就先製造舆论,然后召开“诸老”会议,“诸老”会议都同意了,你们敢不同意吗
寇淑对诸生的看法虽有些偏颇,但也有道理,诸老確实比诸生好谈的多,收买诸老给一个郎中的总可以,诸生就未必了!
很多士人为了名,不要脑袋的活计都敢做,对太后和外戚执政总是嘀嘀咕咕,確实让人不放心,万一他们对著干,那就被动了邓绥表示赞同,笑著说道,“淑儿考虑的很是周全,確实应该招诸老討论国事,我朝郡县乡三级都有三老,可招各郡三老上京商进一步释放奴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