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幕僚
张衡返回到车骑將军府,邓鷺正在和接受他徵辟的杨震、朱宠和李部交谈,
这三人都是在野的士人领袖,也都是关西人,来到洛阳后,三人走得比较近,迅速变成了车骑將军府土人的领袖人物。
三人之中,邓鷺最喜欢的是李部,李部通晓五经,长於《河洛》风星,他可以將星相与现实政治联繫在一起,所出策略都很得邓鷺的认可,所以邓鷺相当倚重他。
而对杨震和朱宠这对好友,邓鷺相对更加喜欢朱宠,朱宠不仅通经,军事上也有一套,邓鷺作为將门之后,自然也学过军事,水平虽然不是很高,但有没有本事,自然看得出来,他自然对朱宠另眼相看。
相比较而言,他对杨震的看法就差一些,这一次杨震出仕,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杨震在洛阳一段时间后,返回到老家弘农。
在一次讲课休息时,有儿只冠雀衔了三条鱼,飞棲在讲堂前面,主讲之人拿著鱼说:“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
就在这一次讲课后没多久,邓鷺徵辟杨震为茂才的使者来到了弘农,五十多岁的杨震接受了徵辟,邓骂作为始作俑者,听说之后,多少有些异样,皇后评价的还真没错—
虽然心里这般想,但邓鷺还是很给杨震面子,他一来就变成了《京报》和相关刊物的总编辑,杨震也干得非常不错,很符合邓鷺的想法,当然了,杨震和门生也从中获利巨大,这自不待言,这本身就是一次交易。
邓鷺从宫中回来,找了三人过来,说起了宫中討论的三件事,首先自然是袁敬返乡和御史弹劾其兄之事,宫中討论时並没有肯定的意见,邓想了解这三位土人领袖的说法。
袁家出自豫州汝南,与南阳士人接触较多,而南阳士人又和邓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繫,所以邓骂的想法还是等一段时间,就招袁为议郎,然后让他出外为官,至於袁京,那是更没必要碰。
但出乎邓鷺意料的是,这三位土人领袖都对袁敲都不是很感冒,大汉的关西土人和关东士人之间总有些疙疙瘩瘩,更重要的是,这三位借看邓氏崛起,而袁氏则坚持一贯的做法,与执政外戚不对付,很自然的,袁氏对接受徵辟的三人也不是很客气。
此时这三位已经投奔邓氏的土人领袖和袁氏已经不仅仅是地域之爭,学术之爭,更是利益之爭,所以三人都劝说邓鷺谨慎,邓鷺虽没有把寇淑评价士人的言语告诉三人,但也透露皇后说过不会在意。
李頜则摇摇头,“君侯,皇后虽幼,但天纵奇才,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言未必一样,君侯既有意与寇氏交好,又何必做这等嫌疑之事,惹皇后不快呢!”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邓鷺想起了宫中交谈种种,有些沉默,他何尝想启用袁敞,但他还是不愿意与袁氏,更准確的是其背后庞大的士人集团出现摩擦,凭白增加执政的阻力,他骨子里还是想做好人,最好是谁都不得罪。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杨震比较了解邓鷺,知道他有些优柔寡断,想了想,
就把这段时间,洛阳一些报纸关於孟氏《易》的爭议告诉邓鷺,暗示太尉徐防在《周易》的解读上与袁氏有矛盾,而且矛盾不小。
《易经》晦涩难懂,不同家学的解读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相互之间,撕逼不断,而《逻辑学》出现后,事情就更复杂了,有学者认为《易经》中隱含著各种数理,很符合逻辑,也有人认为《易经》违反了同一律,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