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心里很明白,真到了拼命的时刻,他只能站在皇帝一边,说到底大汉的天子才是真正的当家人,太后又不是天子生母,天子不愿意,太后想继续摄政只能用强硬手段,
而那也意味著邓氏变成眾矢之的,亡无期也,傻子才站在太后一边
蔡伦思索间,马车停在了宫门口,蔡伦下车,恰好大司农何熙从宫中走出来,蔡伦对何熙这一类有名的士人,相当尊重,直接避让一旁,主动作揖打招呼,完全没有三圣宠幸大宦官的跋扈。
何熙身高八尺五寸,表情威严,曾为謁者,在殿中朝拜唱导行礼,声音震动左右之人,汉和帝认为他很有威势,就拜他为御史中丞,后又被提拔为司隶校尉、大司农,都是非常显赫,也是非常关键的职务,如无意外,他也是未来大汉三公的备选之一。
何熙一向不怎么打理蔡伦这样的大宦官,这一次他虽然没有说话,但却有意靠近,低声说道,“蔡常侍可不能忘主呀!”
蔡伦一愣,抬头看了一眼何熙,何熙微微頜首,然后上了马车离开,蔡伦皱眉,他出去没几天,宫中又发生了什么
所以蔡伦並没有著急入宫,而是找亲信宦官问了问,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周章在朝中的一些朋友以太后长期擅权,引得天怒人怨,灾患不断,叛乱不停为由,一直在鼓动周章叛乱,事情被揭开之后,周章自杀。
太后感到极端不安,一边命令虎賁中郎將邓加强了宫禁,一边下令邓车骑返京,由於周章长期担任光禄勛,欣赏选拔过很多官员,所以不放心的太后,又连续罢点多人。
如果仅仅这些也都罢了,太后最近又有意任命同族邓豹为新的司隶校尉,这下子把土人集团惹毛了!
根据目前的审判记录,周章只是对太后不让皇帝亲政不满意,並没有叛乱,周章又是出了名的贤臣,这段时间又不断的压制权贵,平抑物价,所以很多大臣对周章很有好感,
不就是私下议论几句吗周章都自杀了,怎么能没完没了!
每一个大臣的背后往往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太后连续罢免多人官职,当然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接下来那些不安分的御史肯定要进行弹劾,必然有更多的人被牵连,这已经让很多人痛彻心扉。
现在又让一个权贵担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这个雄职存在还有意义吗大傢伙若是得罪了权贵,岂不是隨时都有可能被司隶校尉打击那还了得
所以上自不断请辞的太傅张禹,下至议郎袁等大臣都表示不满,同时为了缓和矛盾,在车骑將军邓鷺推荐的尚书李部游说下,口碑很好的车骑將军府羊侵被推荐为司隶校尉。
按理说土人都这么妥协了,太后也该满意了,毕竟安排的人还是邓鷺的属官,但太后就是不买帐,她坚决要任命邓豹,並且不断召见大臣们想著游说他们,太后甚至还暗示何熙可以任命他为司空,不过被何熙打回去了,不行就是不行!
蔡伦听完,有些无奈得摇摇头,朝廷设司隶校尉的目的就是对付权贵,太后想让族人担任此职怎么可能吗
不过蔡伦也隱隱猜到了太后为什么坚持任命邓豹,说白了,还是被周章嚇著了,周章是没有发动政变,若是一千多緹骑突然封锁宫门,邓氏灭族都有可能,现在太后不敢信任大臣们一点都不奇怪。
但自光武中兴以来,三独坐(尚书令、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基本安排的都是文法吏,外戚根本插不进来,这也是土人集团保持影响力的关键,太后就算信不过文臣也不应该出此下策,此时她挑战的已经不仅仅是士人集团,更是光武皇帝!
蔡伦虽然不以为然,但心里也明白,他是中常侍,若是站在土人一边,土人不会感激他,一旦惹毛了太后,没有了信任,接下来就会很危险,而皇后也不喜欢士人,也未必会喜欢他这样做,最好的办法是闭嘴,不掺和!
蔡伦考虑片刻后,询问左右皇后是怎么说的,左右偷偷告诉他,自从那一日两后爭吵之后,皇后一直闭门思过,压根不出章德殿,已经好些天没有上朝了!
“陛下不是说情了吗”
“皇后不听,说让太后不高兴,是她这个女儿做得不对,她要反思一段时间!”
蔡伦无奈得拍了拍额头,皇后哪里是反思,皇后这是摆明了对太后的不以为然,让你不听我的,现在后悔了吧而太后这般强硬,十有八九也是被皇后气得!
“解铃还须繫铃人,现在也只有皇后能劝得动太后,吾要去拜见皇后,匯报此次出外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