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產出一些东西,拿出去卖之后,换回来的钱,也不会进行消费,而是会由家族直接存起来,所以朝廷虽然穷得要死,但每一个大家族都存著一大堆粮食和铜钱,隨著被大量种植,也库存了不少。
当年寇淑在自家的庄园待了几个月,並不是白待的,她整理了一番帐册,把地主庄园经济的情况摸得差不多,后来又帮著母亲整理家庭各种开销,对各大家族的日常开销也有所了解,这一加一减就是每年存下来的钱粮。
这个时候就能发挥作用了,她事先做好了功课,然后拿著算盘跟这些人算帐,她以寇家为样本进行相应的折算,每年大概有多少收入和开支,每年大概可以储备多少钱粮,虽然不算很精確,但直接把这些人炸蒙了!
谁也想不到十几岁的小皇后竟然会这么一手,而在震惊之余,他们就没办法叫苦了,
虽然嘴上说绝没有那么多,但怎么也得拿一些出来,然后双方开始谈条件。
谢天谢地,皇后並不是硬抢,而是“借”,早早做好功课的小皇后会根据各家的情况,提出给出这样那样的筹码,你们家谁谁谁不错,可以安排到某个位置,嗯,瞧不上,
那河东郡的盐官怎么样
通过这样不断的討价还价,少府府库充盈了许多,寇淑提议组建的9个营汉军也在筹备中,而与此同时,大臣们也越来越忌惮寇后“
这些人实在不明白,小小年纪就入宫的寇淑怎么会懂那么多东西,这也不是家学,寇家若是有这样的家学,也不至於现在才翻身,只能说这是天分,而摊上这样一个精於算计的皇后,而且肯定是权后,以后的日子绝不好过!
荀淑被宦官叫到前殿,看到老师出现,寇淑高兴,“这段时间,本宫累坏了,荀师可要多帮帮本宫!”
“臣还没有进洛阳,就听到了皇后的赫赫威名!”
“本宫也是没办法,现在朝廷家底空了,能安排流民的公田越来越少,偏偏移民的难度很大,只能出此下策,总不能公开卖官吧!”
荀淑也不知道怎么说,谁也不明白为什么天灾人祸不断,寇淑询问他在益州的见闻。
荀淑说他在蜀地期间,运气倒是不错,蜀地南方的少数民族来朝,献上了一些贡品,他作为刺史也很有面子。
他上任之后,在成都周边推广永元稻,颇有进展,已经实现了一年两束,这几年关东虽然连续大灾,但蜀地有都江堰等水利设施存在,连连丰收,府库充盈。
但蜀地运粮极其困难,蜀地地形险峻,道路狭窄,多处需要攀木缘崖,甚至需要架设栈道才能通行,他已经令商队从四川漂流而下,运粮到扬州,再经邗沟漕运北上,这一路倒是可行,但川江航行比较危险,如此漫长的航行多有触礁沉没的船只寇淑听完,想了想说道,“本宫配置的火药不仅仅可以製备火器,还可以用来爆破开路,清理礁石,现在朝廷也从秋黄群岛等地找到了硫磺,可以大量配置,等满足军火所用后,就可以用来梳理一番,到时候蜀地与关中和关东的联络也会畅通许多!”
荀淑听到后,十分惊喜,他很郑重的叩谢起了皇后之德,说此举有大功於天下,寇淑笑著摆摆手,“荀师不必如此!”
问完了高兴的事情,又问起了羌人对蜀地的骚扰,说起此事,荀淑也相当无奈,羌人悍勇,又很擅长山地作战,益州守备军队本来就不够,面对藏在大山中的羌人袭扰,根本就没什么好办法。
寇淑並不奇怪,不要说这个时代,哪怕是两千年后的漂亮国天兵也拿阿富汗游击队没办法,要想对付羌乱,最好的办法是办团练,让地方豪强镇压,不过这会汉廷內部没梳理清楚,又有大灾,她又没有真正掌权,自然不方便提议。
隨著时间的推移,寇淑对邓绥已经看得比较透,这是一个比较会作秀,能够稳住局面的女政治家,但她同样有太多的牵制,不,更准確地说,哪怕她能力非常强,刘秀搞出来的作业系统也限制了她的发挥,她只能束手束脚。
所以要想真正改变汉廷,光靠中央权威是不够的,必须真正掌握重权,才有可能重建作业系统,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有真正的兵权,才能压制住各种各样的乱象,不过在和平时期要想做到这一步真得太难了,只能步步为营!
寇淑询问一番后,又问起荀淑接下来的打算,是想留在京中,还是下地方,荀淑自然不能挑精拣肥,说了一番漂亮话。
寇淑想了想说道,“现在关西大乱,匈奴人、鲜卑人肯定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偏偏并州大灾,本宫估计用不了多久,北疆就要出乱子!
荀师不適合带兵打仗,但负责军辐输送想来並无问题,本宫有意建议太后拜荀师为河东太守,河东是京畿北方门户,境內多盐铁,又是东西和南北交通枢纽,非重臣坐镇不可!”
荀淑是天子和皇后老师,先为北宫令,再为益州刺史,第三任直接安排为大郡太守,
这是非常重大的提拔,只要搞得不错,接下来理论上就可以入朝为九卿,他现在还不到三十岁,这个提拔实在太快了,所以荀淑根本不敢接。
荀淑连连叩首,说自己在益州表现不好,不敢幸进,若是在朝中,能为千石官员即可,若是在地方,为大县县令,最多最多为小郡太守,不敢一上来就任职大郡。
寇淑相当头疼,荀淑如此,虞谢也是如此,他拒绝了朝廷的徵招,不愿意为尚书,表示愿意前往西州为朝廷效力,虽然这样做符合官员升迁的一般规则,但寇淑觉得他们已经歷练的不错,完全可以更快一些。
不过她也不好强人所难,而且她也隱约知道荀淑等人的不安,她有些无奈得说道,“既如此,可先留在朝中,等光禄丞出缺任之,卿能识人,可在三郎署多多走动,为陛下多推荐一些人才!”
光禄丞多为博土、议郎担任,为光禄勛副职,权位较重,在郎官选拔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皇后既然敢这样肯定说,而不是推荐,那现在其拥有的权力相当惊人,所以荀淑既是喜悦,又是发愁,若是邓寇两族斗起来,他们这些人就麻烦了,可又没有选择。
就在他疑虑之际,皇后寇淑问道,“并州大灾,可南匈奴单于却偏偏在此时入朝,本宫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能否扣押在朝中”
“这,恐怕有些不妥当,万一南匈奴有贼人起了叛心,以此为由起兵就不好了!”
“光凭猜忌扣押人確实不太妥当,但若是彼辈刺探一番,回去就勾结鲜卑、乌桓等部叛乱,又当如何”
“那也只能提前做一些防备,彼辈不动,朝廷实在不方便先发制人!”
寇淑有些无奈,“治世可以用儒,但到了乱世,还是法家管用,再这样下去,乱世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