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动员了两百人,她这个皇太后就翻船了!
邓太后这边哀嘆,而另外一边,邓访刚出復道不久,就遇到了邓弘一行人带著太后圣旨、璽符过来,邓氏兄弟一交谈,邓弘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皇帝这边比想像的还要好说话,那就好办了,太好办了!
邓弘、邓访一边给太后传信,一边前往南宫前殿,当小皇帝看到太后詔书和璽符时,欣喜若狂,贏了,彻底贏了,没想到邓家这么好说话!
看到皇帝欣喜无比的样子,寇淑知道这个事情压根没完,得赶紧擦屁股,她轻轻碰了碰皇帝,低声提醒道,“陛下,太后退让,陛下更要恭敬,內外大臣们都看著呢!”
皇帝也明白过来了,他想了想问道,“还要请太后垂帘”
“太后不垂帘,臣妾就没办法再垂帘,陛下一人在朝堂上,臣妾真是有些担心,等陛下身体完全好了,臣妾再提出撤帘,到时候太后也只会撤。
而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安抚上下,璽符在陛下手中,太后垂帘也只是做做样子,陛下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皇帝想想也是,也就点头同意,立刻让小黄门责令尚书台擬定第一份詔书,
以皇帝身体有所不適,不能太过劳累为由,敦请皇太后,会同皇后一起垂帘听政,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寇淑看了一眼丁坚,丁坚反应很快,立刻跪地提议,为震天下,陛下当加尊號;而为安抚太后,可加太后尊號;加封已经过世的皇帝生母许贵人为皇后,
令大臣们研究諡號;最后又建议加立下大功的皇后尊號皇帝有些犹豫,“朕加尊號合適吗”
寇淑立刻说道,“丁坚所言妥当,陛下登基六年,连遇大灾,陛下和太后弹精竭虑,保证大汉天下不失,陛下和太后加尊號乃是理所应当之举。
许贵人诞育陛下,功高至伟,確实当加封为皇后,只是臣妾所立功劳微薄,
哪里敢加尊號实在愧不敢当!”
皇帝挥挥手,“皇后有大功於社稷,如何不能加尊號只是朕———”
“大將军屡次辞职,可遂其愿望,加上蔡侯,位特进,然后领群臣给陛下加尊號!”
皇帝明白过来,“邓师、李部等诸尚书可以速速討论一番!”
尚书令李部和在场的邓弘、邓访以及其他尚书们相互看了一眼,大汉崇尚简朴,哪有皇帝、太后和皇后在世加尊號的,这真是瞎搞,可此时哪怕有一肚子反对意见,也不敢说。
很明显,帝后搞这一切有政治目的,皇帝加尊號,是向天下人表明皇帝已经是大汉真正的统治者,同时也是试探朝臣的支持,在这个关键时刻反对,皇帝怎么敢用
而邓太后和邓家也需要安抚,虽然邓太后愿意退让,但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出现叛乱,给太后加尊號,可以安抚人心,避免很多问题,这与当年光武皇帝废点郭皇后时,搞中山王太后是一个道理。
这也符合尚书台这些被邓氏提拔的尚书们的想法,他们非常想以最稳妥的方式完成权力过渡,最好是天下所有人都淡忘皇帝调兵这些事情,所以他们不可能反对。
而此前碍於太后,皇帝只能给母亲一个贵人的尊號,现在干翻了太后,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反对给生母加封为皇后,而加封生母之后,也可以启用许氏,贵人族人和皇后族人是两码事,这同样有政治目的!
这些人精此时也已经看出,当今这位皇后不仅才千卓越,而且有著惊人的权力欲,对皇帝的影响也很深,她正在乘著皇帝不熟悉朝政的机会搞私货,提升自已的地位,但这个私货夹杂的时机非常聪明,在场的眾人都不好反对。
大臣们当即討论起来,首先给皇帝加尊號,邓弘现在著急拍马屁,他说,“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故秦代的大臣博士曾建议尊秦始皇为泰皇,臣以为陛下可加尊號泰皇—”
蔡伦看了一眼皇后,眉头微皱,反应贼快,也对,皇帝叫泰皇,皇后怎么称呼总不能也叫泰后吧,地后也不怎么样,还是天后好听,立刻就说,“陛下,
奴婢以为陛下可加尊號天皇,皇后可加尊號天后!”
蔡伦想的到,其他人当然想得到,纷纷表示赞同,皇帝也觉得还行,就看了一眼寇淑,寇淑微微頜首,这件事就定下来了,当然了,给帝后加尊號,肯定不能是皇帝自己赤裸裸干,只能暗示大臣们上书,所以只能放在后面。
然后是太后,肯定不能加太后好词,最后按照寇淑的意见,给了一个比较中性的“母后皇太后”,皇帝的生母则为孝德皇后,未来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加“圣母皇太后”。
这么一说,皇帝相当满意,就此给太后上尊號一事就定下来,然后是人事调整,大將军邓鷺、城门校尉邓惶肯定不能干了,皇家有相应的处理办法,收回两人的印綬,邓骂位特进,邓为奉朝请,虽然可以上朝,但没有实权,等朝局稳定,立刻让返回封地。
老三邓弘拜左將军,命令会同驃骑將军寇共同辅政,当然了,邓弘只是做做样子,他哪里有资格执政,这是过渡期的操作。
而在大臣之中,这一波只调整了四个关键的位置,虎责中郎將换成寇勛;城门校尉换成冯石(老滑头,占位置);司隶校尉换成寇安;北军中侯换成荀淑...
最后寇淑提议,给皇帝的舅舅许林封五千户侯,如先帝赏赐梁氏例,而皇帝的两个表弟许文、许武,奶妈之子王嘉则加封为黄门侍郎。
李部就有些扛不住了,你加封皇帝亲舅舅和亲表弟都没什么,你连奶妈的儿子也加封为黄门侍郎,这是什么鬼,但也不敢得罪皇帝,建议改为郎中,以后再封赏,皇帝虽然对李邰不满意,但也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