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环环相扣
民间突然涌现出来的热潮,立刻引发了朝野热议,一些关中、凉州出身的大臣虽然对羌胡势大十分头疼,但若是一大堆人跑到关中和凉州,胡作非为,对关西格局必然也是十分严重的破坏。
但皇帝说这是高皇帝、文皇帝交代,大家又怎么反对他们很清楚,这是皇帝以此为由堵他们的嘴,不让他们反对,所以这些人找起了其他理由,搞起了拖延,比如羌胡势大,这些人要训练一番,不適合立刻前往。
又比如关中灾荒,这些人不会老实运粮,他们肯定在民间买粮,这会让关中粮价上涨,不利於民生云云。
朝廷的应对就是然之,那些有明確传承的,立刻加封假侯(暂时的侯爵),
然后让他们各筹集一曲人马和相应的钱粮,下令北军五校抽调人训练,然后以干人一营,一边运粮西进,一边路上训练,朝廷还变卖库存的兵器和普通甲冑於他们。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有粮食西运,又进行了一番训练,等到立下功劳后,可以加封为相应的爵位,至於那些传承不甚清楚的,只要愿意给钱,照样给假候.—
朝廷的政策提高了难度,挡住了一些人,但还是有更多的人愿意赌一把,不就是两百人和相应的粮,我们出得起!
很快,第一批假侯十余人,总两千多人得到了汉廷的批准,启程西进,消息到处流传,一位叫曹萌的人听到消息后,不仅嚎陶大哭,他是曹参之后,可现在却混到饭都吃不饱,不得不把儿子送入宫,他真是愧对祖先呀!
消息迅速传遍乡中,很多人都笑话曹萌,但也有人同情曹萌,甚至提议给他一些捐赠,让他可以去西州成为假侯,不过此去太远,哪有这么多钱
有一个富户夏侯氏知道后,打听曹萌的为人,发现曹萌人品不错,邻居丟了一头猪,到他家寻找,指认曹家的一头猪就是他走失的猪,曹萌不与他爭执,让邻居將猪牵回去。
后来邻居家走失的猪自己跑回家来,邻居感到羞愧,赶忙登门道歉,送还曹家的猪。曹萌也不责怪,笑著接受了。於是乡里之间都称讚曹萌是一位仁慈敦厚的人。
夏侯氏想了想,把曹萌请到家中,询问了一番,看到了曹萌家祖传的东西后,夏侯氏果断与曹萌约为姻亲,你没钱,没人,我给你钱,给你人,我们一起在西征,这样一个翻身的机会,绝不能错过了!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曹氏拿看祖上的信物,跑到洛阳请求西征,而负责此事的官员们不断上报,皇帝不断批准,然后越来越多的假侯出现了!
別看只是假侯,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帮傢伙为了成为真正的侯爵,肯定会拼命的,而一旦他们成为侯爵,那就完全不同了,大臣们,尤其是关东的大臣更加头疼。
自当今天子亲政以来,新招太多了,搞得大傢伙无所適从,但时间一长,
这些大臣也都看出了门道。
皇帝虽然小,但做事相当有分寸,虽然夺了邓氏的权柄,但对太后继续恭敬,对邓氏兄弟也没怎么贬斥,邓氏用过的人有才干的不仅可以得到留任,甚至还有提拔,只有那些口碑不好的,才会被收拾。
就算收拾一些人,皇帝也没有用亲附邓氏的名义处置,大多抓得是贪腐,同时皇帝又严抓政绩,有理有据的连续收拾了多个地方郡守,如此一来,不仅朝堂迅速稳定下来,皇帝的权威也得到了树立。
更让大傢伙感觉吃惊的是,皇帝很会搞平衡,亲政以来,皇帝搞出了南书房,里面多用关西人土,又不断启用那些被邓氏边缘的亲贵、列侯,还让宦官搞监督,原来邓氏执政期间,关东土人对政坛的主导被明显削弱了
关东土人在朝堂影响力很大,自然很不满意他们的地位被削弱,但现在皇帝权威逐步树立,驃骑將军寇又多立功勋,皇权已经相当巩固,关东大臣们自然不敢太张扬,避免被重点打击。
但皇帝这一手还是严重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一下子冒出了这些个所谓的列侯、关內侯之后,里面假冒偽劣的不再少数,又出现了大汉列侯学堂,对他们集中培训,考核通过就可以入仕,这对举孝廉为主的入仕体系自然是很大的衝击。
这帮人研究一番后,觉得直接对著干肯定不行,既然那些人想去关西送死,
也只能由著他们,等他们吃了亏就知道了,但大汉列侯学院这个全新的入任通道必须要有所控制,不能太过了,要不然未来朝堂就麻烦了!
不断有人上书,一边支持列侯学堂的成立,一边认为列侯学堂要加强管理,
他们对入学资格提出限制,不能什么人都进来,最起码这帮子所谓列侯之后肯定不能上学,同时提出要严格考核等等而为了实现这一政治目標,土人们自然到处游说,哪怕是被压制的邓氏家族也有人去关说,邓氏虽然被压制,但影响力还是非常大。
此时新野君身体日渐不好,邓鷺、邓性反正也没事,为避免监视的人麻烦,
千脆整日陪伴在母亲身边,只有邓弘不同,每天上朝,但一下朝,他也会回到母亲住处请安。
虽然身处嫌疑,邓氏子弟和亲朋好友也时不时被收拾,但毕竟掌握国政好儿年,邓家兄弟自然要討论,邓鷺得知消息后,告诉邓惶等人,“这必然是天后之谋,此法虽然会减少开销,但日后麻烦恐怕不会少,那些人可不会安分,若是与羌胡勾结叛乱,又当如何”
“一群关东人跑去凉州,如何与羌胡勾结朝廷真正担心的还是凉州人勾结羌胡叛乱,这些人过去之后,凉州豪族必然不满,若是他们不安分,或许会违反朝廷迅速平乱的本意!”
“前几日討论时,李部也提到了这一条,不过天子也有理由!”邓弘低声说道,“天子说关东乃是朝廷根本之地,但连续几年灾荒,民间存粮不多,流民遍地,就算现在情况稍有好转,谁又能肯定以后再无灾荒!
此时若是有那等不安分之人,招揽饥民叛乱,朝廷就算能够镇压,也必然损失巨大,还不如以此为由,鼓励那等不安分的人去凉州搏命,就算凉州再打几年,就算未来有种种麻烦,只要关东太平无事,朝廷就不至於有大患!”
邓鷺兄弟对视了一眼,“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邓弘继续说道,“现在尚书台的爭论点已经转移到列侯学堂,三公都认为口子不能开得太大,也要严加考核,天子虽然同意,但也提出现在各地上报的孝廉,多浮华之士,与治国无益,陛下很不满意。
陛下欲行天后之策,大规模增加给予各地的孝廉名额,每县至少一人,但必须严加考核,陛下准备设立两级考试,一是光禄试,由光禄勛主持考试,录取名额只有孝廉的一部分,考虑到边郡和內地大都教育水平不一样,边郡通过人数会增加不少。
二是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全部录取,所有人皆为天子门生,其前二十者分配尚书台、南书房实习一年,並根据表现分配官职,其余人等由光禄勛按惯例主持分配。
那等孝廉考虑不通过者,可自动获取太学、格物学堂等求学资格,也可以参加三次孝廉考试,但若是三次考核不通过,可保留孝廉资格,但不得参加光禄试!”
邓鷺点点头,“当日天后就在先帝面前提议过此策,先帝虽然动心,但最后还是没有施行,现在看来陛下有意一试了!”
“天后对天子影响很深,此法虽然录取人数不变,但孝廉之数增加,地方各郡县也不用再为举谁发愁,只是所举孝廉若是通过不了光禄试,也是麻烦,可谓有喜有悲!”
“前二十者可以进入尚书台和南书房,时不时见到天子、三公,这是何等的荣耀,日后天下人必须以通过殿试取得前二十名为荣!”
“借列侯学堂之爭,引出光禄试和殿试倒是不错的办法,只是天子准备如何考试”
“天后已经拿出了一揽子方案,光禄试將按照边郡和內地郡分为两个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