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羌乱渐平
刘胜確实多虑了,滇零称帝,皇帝下令筑京观,先零羌高过车轮者斩杀,大臣们並没有异议,不过是杀狂妄的蛮夷罢了,既然敢称帝,那就必须付出代价。
真正有异议的是每斩首一枚要赏万钱,就有人反对了,嘴上的理由是担心土兵们为了立功,杀害无辜的百姓,实际上是捨不得钱。
虽然大汉国债可以用来抵扣边疆土地,也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朝廷对官员们强行抵扣,却对士卒这般赏赐,自然很不服气,哪怕拉拢將土,也不能这么干。
不过寇淑压根不在意杀什么羌,羌人不过是现在叛乱和未来叛乱两种,狠狠杀一批,
杀怕了,西北地区也就巩固了,所以她坚持要赏赐,不过光光赏赐钱,很容易造成西北的通货膨胀,最后修改了一番,变成赏赐布两匹,
虽然今年大旱,影响了粮食收成,但今天的种植面积不断提升,今年產量比较大,而关中地区適合种植,军屯除了种粮,也种植了,再加上朝廷的不断推广,关中產量大增。
而在关中產量大增的同时,隨行的中常侍也创办了少府关中纺织分號,招募妇人纺织,所以也不需要长途运输布,就地赏赐一些布也没什么,而在西北地区,布价值同样不菲,想来將士们也是乐意的!
寇淑同时也注意到,连续几年的战爭虽然对关中伤害很大,但战爭带来的庞大物资消耗,也推动了关中近代工业的发展,关中的煤炭开採,铁器生產,纺织业规模在不断增加,这倒是有些意思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钢铁、钢铁和煤炭,关中地区煤炭丰富,也盛產,但她记忆中並没有多少铁矿,不过小铁矿应该有一些,虽然发展一些手工作坊还是可以的。
说起铁矿,这是寇淑比较大的心病,中国一直都没有上好的富铁矿,东北和华北铁矿储量大,但富铁矿少,海南石碌铁矿在哪里都不知道,这个时代开发也难。
目前最有潜力的就是长江边的大冶铁矿,但当年张之洞栽了跟头,大冶的铁矿也有很多不容易剔除的有害物质硫、磷,这就註定了中国钢铁生產困难重重,若是澳大利亚铁矿离中国很近就好了。
寇淑忍不住想起了外贸,此时在她的努力下,少府、寇氏、邓氏、梁氏和贾氏都开始搞海上贸易,她推动的海贸分为三块,一块是寇氏在东北亚的开拓,按照她的交代,此时寇氏的船队已经围绕著日本转了好几圈,发现了佐渡金矿,发现了日本多个小平原。
此时的日本还处在氏族社会,大汉帝国很容易消灭,所以寇淑开启了对日本的大规模经营,她以佐渡金矿为筹码,吸引国內的豪强,同时开发北陆平原,这一块现在据说已经云集了上万人。
而与此同时,大汉帝国以日本关东平原、大阪平原等沿海平原为主要突破口,先在沿海建立港口和战略据点,派驻军士,发配罪民,招揽流民,一边屯垦,一边扩大控制。
而这一次大汉国债的启动,也进一步推动了移民,只要在日本再发现一两个金矿,移民的数量必然会成倍增加。
寇氏家族的船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按照寇淑的要求一分为二,其中一路自然是沿著千岛群岛探索北美航线,另外一边向北探索北海道和库页岛,北海道有很大的草场,可以大力发展农牧业。
当年小鬼子养了三十万匹东洋马,所以这个大牧场,大汉帝国一定要控制住,从此之后,就不用担心战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东北的水稻传说就是在北海道发现的,寇淑一定要找到,一旦取得突破,东北开发难度就小很多了。
而在库页岛,寇淑记忆中那里有一个埋藏很浅的油田,可以想办法提炼煤油,这可是一个新兴產业,非常有利於未来的发展。
在东北方向不断探索的同时,在南方,少府、邓氏和各个家族的船队也有不同的分工,
需要搜寻前往印度的航线,进行各种交易以外,其他几个家族的船队被要求仔细搜索各个岛屿,绘製地图,寻找有利於农耕的大平原,发现海上鸟粪石和金矿、铜矿等等。
目前大规模探索已经有了一些效果,各大家族与沿海搞贸易的商人们合作,已经摸清楚了很多地方,比如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菲律宾、台湾全部都有报告,虽然各种各样的奇怪名字,但根据各种轮廓,她还是看得出来。
这一系列发现也让她相当的吃惊,事实上,古代的中国航运是极其的发达,至少统治者们觉得自己地大物博,不需要对外开拓,白白浪费了太多的机会!
寇淑知道沿著爪哇岛向东探索,就能找到香料群岛,同时她也清楚爪哇岛土地肥沃,
非常適合农耕,所以按照当年英荷殖民者的做法,她下令少府在新加坡设立据点,修建堡垒,作为南洋第一个战略据点。
与此同时,她告诉各个家族这么大地方,少府也管不过来,你们各找一块,派人前往这些地方,一边通商,告诉当地的土著,天朝上国来人,都要前往大汉上贡,大汉会加封他们,以后都是大汉的属国,这自然可以提高朝廷的威信。
这些家族除了招揽部族以外,也要加大对这些地方的探索力度,虽然这些地方酷热无比,但只要仔细挖掘,肯定有不少好处。
各种热带特產,金矿这些东西,朝廷不在意,但如果发现可以大量种植农作物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上报,大汉现在缺乏粮食。
寇淑这样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此时在后世的柬埔寨有一个扶南王国,围绕看一个大湖种植水稻,產量颇丰。
寇淑估计这应该是后世的洞里萨湖,这是天然的水稻產区,所以去年获悉之后,她就下令加大与扶南王国的贸易,购买水稻,运回汉地,增加汉廷的粮食储备,同时摸清楚这个扶南王国有多少军队,若是实力不强,直接灭了,大汉设立一个扶南郡也不错当然了,这也只是寇淑心里想想,虽然在他的推动下,大汉的医药业进步明显,这一类的开拓代价非常大,不管是东北线还是南洋线,船员和移民的死亡率都比较大。
不过幸好东北线已经发现了金矿,而南洋线各种热带物產也不少,运回来颇有收益,
加之寇淑决心大,所以这种海外开拓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中。
寇淑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虽然此时汉廷的財政危机不小,不过她並不是太畏惧,
因为此时的汉帝国只是开发了中原地区,隨著农业技术的提升,后世朝鲜日本以及南方必然会得到迅速开发,而海外贸易所带来的收入也必然会不断增加,到时候帝国的財政就会迅速好转。
也就在寇淑思索之际,朝廷的詔书已经被快马送到了安定郡,安西將军耿夔站在城头,遥望著北方连绵的山脉,心中燃起一把火。
作为前线大將,他对於洛阳的帝后那是相当的满意,就算朝廷再困难,给前线汉军的后勤和赏赐就没有停过,只要打胜仗,就给好处,甚至说出了哪怕帝后啃白菜榔子,饿肚子也不能断了官兵的钱粮,这是何等的重视!
除了给后勤以外,帝后和驃骑將军也不怎么干预前线战事,朝廷詔书明令,怎么打是护军將军和诸將军的事情,太尉负责后勤,朝廷只给战略目標,做好了有赏赐,做不好惩罚。
这两年他们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耿夔在攻灭南匈奴后,纵容部下劫掠,有太多违反军纪的事情,其中还有一些是朝廷赏赐南匈奴的御用品,按制需要回收,御史中丞樊准发现后就告了耿夔一状。
按照大汉律法,耿夔被下狱都有可能,可朝廷议论时,惩罚的力度明显降低,天后和驃骑將军说了好话,將士们拿命廝杀,不给好处是不行的,所以耿夔等將领还是如常封赏,只是让他们把御赐之物上缴。
又比如梁懂就曾经不经请示,封赏某个羌部首领为侯,被告发后,本来要被重罚,天后就说前线將领权宜之计罢了,不必太在意,虽然梁懂被降级为军司马,但还是可以继续指挥大军,现在立功之后,又被升迁为將军。
朝廷如此宽鬆,能给的都给的,耿夔却夜不能寐,作为曾经远征千里、几度险死还生的老將,他自然明白朝廷这么做的用意,必须彻底解决羌患,要是他们做不到,帝后一定会秋后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