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30日,晨光电子研究所的铅屏蔽室里,林晚秋用低温液氮冷却著鈮鈦合金屏蔽线,白雾在1980年代罕见的杜瓦瓶周围繚绕。她的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军工认证章的红边,“抗核辐射加密模块“的测试报告上,“超导量子干涉器“的参数被验收组用红笔圈成了。父亲躺在隔壁房间的行军床上,氧气面罩下的嘴唇泛著青紫,与记忆中晶片失效时的焊点顏色惊人相似。
“磁场屏蔽达到120db,“宋浩举著磁通门计喊道,他的的確良衬衫袖口结著冰晶,“但军工认证要求...在鈷60辐射下持续工作72小时!“示波器上的加密数据流突然出现比特翻转,与林晚秋记忆中1986年车诺比事故时的电子设备故障波形如出一辙。
母亲端著保温桶进来,粗布围裙下露出医院的术前告知书——骨髓捐献手术风险栏的“神经损伤“被她用钢笔涂成了织锦图案。“护士长说要提前禁食,“她把热粥放在铅屏蔽层上,蒸汽在鈮鈦合金线上凝成细小的冰晶,“我熬了点糯米粥,加了...你小时候爱吃的桂。“
林晚秋摸出从黑市换的鈹青铜弹簧,那是神秘人k.c.托潜艇兵带来的“抗辐射材料“:“给超导线圈做个机械补偿结构,“她在父亲的核爆防护手册背面画下结构图,“就像...母亲织毛衣时用的弹性收针。“父亲的手指突然抽搐,氧气管从鼻腔滑落,露出脖颈上与母亲同款的辐射性色素沉著。
“军工认证委员会主席到了!“街道办王主任撞开门,他的中山装口袋里掉出张1965年核试验的防护方案,“林晚秋,这位是...当年你母亲所在医疗队的队长!“主席摘下防辐射眼镜,镜片后的眼球上布满血丝,“听说你用超导屏蔽解决了核辐射难题“
就在此时,杜瓦瓶的液氮警报灯亮起。林晚秋扑到控制台前,看见加密模块的存储单元出现连锁翻转——那是她用母亲哺乳时的心跳频率编写的抗干扰算法。母亲的保温桶掉在地上,糯米粥溅在鈹青铜弹簧上,將补偿结构染成米浆的乳白,与记忆中婴儿恆温箱的內壁顏色惊人相似。
“用斯特林制冷机!“宋浩喊道,他从航天部的废弃气象卫星里拆出台微型製冷器,“风云一號卫星的温控系统就是这设备,能维持-196c低温!“林晚秋接过制冷机,发现上面刻著“1977空间环境监测卫星“的检修標记——那是母亲当年参与回收的太空飞行器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