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海关缉私队踹开门时,林晚秋正把存储器塞进母亲用白族扎染被面改的防磁袋。“查走私量子材料!“带队的红袖章举著《海关法》,却在看到墙上掛著的“滇西技术创新奖“牌匾时顿住——铜牌边缘还留著靛蓝修补的痕跡,那是上次量子点溶液泄漏时绘的缺口。
父亲突然滑坐在扎染木架旁,土布对襟衣口袋的硅肺寧片撒了一地。林晚秋扶他时,触到他后颈淋巴结硬如茶饼——和桌上未完成的“卫星数据存储模块“开发计划形成荒诞对照。母亲的扎染绞纈声从隔壁传来,混著光谱仪的嗡鸣,像极了洱海渔船的摇櫓声。
“让开!“段主任突然衝进来,搪瓷缸的甘草片洒在存储版图上。他掀开工具箱底层,露出用白族甲马纸改的文件袋,里面藏著《1990年边疆军工存储规划》机密版,扉页贴著张1978年的老照片:年轻的段主任站在某军工存储实验室前,手里举的量子存储样本与林晚秋研发的元件结构完全一致。
凌晨五点,当存储器成功写入《白族民歌集》数字版时,母亲突然指著萤光图:“量子点分布像我扎的冰裂纹!“林晚秋凑近一看,自校准程序生成的存储阵列果然与白族扎染的冰裂纹样循环规律吻合。她摸出未来科技年表,在1990年4月5日一栏写下:“用大理扎染工艺与苍山鎘碲完成量子点存储研发,云大高纯鎘碲与防染夹共解量子存储密码。“
段主任离开时,將国防科工办工作证掛在木架上——背面用铅笔写著“量子存储標准gjb 8123“,数字划痕里嵌著细小量子点颗粒,在显微镜下排列成“滇西量子存储走廊“的字样。林晚秋捏起一点,发现颗粒表面还附著著苍山十九峰的冰雪微粒。
父亲用最后的力气往存储器盒里塞了个铜饭盒,底层焊著块微型电路板,元件布局与他1966年被烧毁的存储手稿完全重合。母亲则在防磁袋上用扎染靛蓝绘了幅存储图,笔触间藏著纸条:“你调试时哼的《蝴蝶泉边》,妈听出了量子隧穿频率。“
此时洱海的朝阳穿透扎染作坊的窗欞,父亲袖口的援外纪念章反射的光斑穿过量子点存储阵列,在墙上投下白族扎染纹样的光影。林晚秋听见苍山十九峰的雪水融化声从窗外传来,与云南大学发来的“量子存储军工验收“电报在扎染作坊里共振。她知道,这块凝结著扎染密码的量子点存储器,终將在未来织成覆盖边疆的量子存储网络,而父亲留在饭盒底层的电路痕跡,正如同扎染的冰裂纹般,在量子限域效应中永续存储。洱海的晨雾漫进作坊,將存储器的萤光与扎染布的蓝白纹路融为一体,仿佛千年白族染艺与量子科技在水汽中完成了最后的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