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颠和尚上场(1 / 2)

邵元世的“周游八极劲”是皇极西城创城之初,先祖邵雍邵康节晚年所创。

所谓天地之数,分为一元十二会,天开于子,地成于丑,人间万物生于寅,亥会之时则天地俱昏,重归混沌。邵康节穷极一生著出了《皇极经世书》这一参透天地运行终始之理的奇书,并带着此书与门人远走西域,在当时远离中土战乱的远山之间,建起了一座城。

创立皇极西城之初,邵康节有感大限不远,于是在闭关潜心研读经学与修撰《皇极经世书》,在最后做完《皇极经世书》的修改,夜观天象,日望群山的一百日间,他也从中悟出了一门全新修行之法。

以《皇极经世书》为修行总纲,易学八卦之理为基础,观世间万象,以山河地气水脉为养气,在体内练出一处气海,以此处气海为中心,另辟一套全新经络让气游走全身,进而练出八处气海,对应“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八象,是为《周游八极真诀》。

常人只能专注一象,修为越高,身上所练象数自然越多,八象俱全,练至完满,则可游于天地,御水火无碍,步江河如陆地,自由无羁,是所谓“周游天地,挥斥八极”。

到八极完满,还有更上一层,那是与天地八象合而为一的“天人之境”,到此,以道门中而论,已相当于登玄之境,超凡入圣,不光修为高妙,同时也道德完满,已近乎于圣人。

邵元世自幼文武兼修,学习经史子集的同时,也不忘修炼《皇极经世书》与《周游八极真诀》,到金鼎山时,他已是身具六象:风,雷,水,火,山,泽。

进境如此之速,是当今皇极西城内引以为傲,数一数二的年轻俊才,更被当今城主,他的祖父邵元靖寄予厚望。

他来金鼎山,一方面是为了印证祖父所算,一方面,也是存着所有机缘寻得这河图洛书之宝,必定能让自己修为更上层楼,进一步光大皇极西城。

可是,在这绵然不绝,倾泻如江河般的剑势面前,邵元世第一次,感到了天地广阔,世间仍有不知多少他所未曾触及的神妙。

周游八极之劲原本于人体内自给自足,又与外界感应,循环不竭,周围又有坚实的广大土地,山风猎猎,地气与风气都极易补足,风极之劲又是邵元世擅长之道,按理来说,就算这第一击剑势足以摧山拔岭,他也有自信挡下。

曾经,他就以这一手周游八极之劲,力阻山洪,移开水道,救了一方百姓。

可是,当他运起风极之劲,与化成长龙的千百把剑相抗,并试图从中消解剑势时,却渐渐发现,这一道剑雨群攻而来,宛如钢铁灌注的洪流,锋锐之气越涌越强,冲击不减反增。

风极之劲漫卷之下,挡开了不少飞剑,但这飞袭而至的剑,却是感觉越挡越多,无数飞剑在风卷壁前,破碎,飞散,但又有无数后继之剑突入而来,试图攻破风墙,全无任何止息的空隙。

剑锋之密越发强猛,呼吸之间已犹胜山洪百倍,比传闻中淹没数百里的滔天洪浪,恐怕也犹有过之。也远远超过了前一刻邵元世对于剑势数量的预估。

无休无止,绵延不息,这绝对远不止于一开始的几千把剑!

邵元世即使自信于身负《周游八极真诀》,体内六气自生循环,源源不绝,又有周围地利可以补足,此刻竟然也开始出现了气息不继的感觉。

这真的只是第一击而已吗?

邵元世面色铁青,站定的步下也已经出现了动摇,但风卷之壁仍然固若金汤,半寸剑锋都靠近不得。

他不自觉间这一退,脚下已经靠近了金圈所设的边缘处。

不好……

邵元世连忙催动内气,站定身形,同时掌势驱动风极之气,他翻掌挥动,风卷涡旋从外扩大了几分,试图将剑雨之势再往外分。

但这一催,风卷呼啸之中,疯狂扑袭的剑雨铮鸣之声越盛,不但没有被这股风卷往外迫开,反而是一改横冲直撞的攻势,顺着这股风卷,一瞬之间,无数柄飞剑进入了风卷涡旋的轨道之中,随风而上,遥遥被卷上天。

一时之间,邵元世周围围绕的风极之力已被盘旋的飞剑填满,浑如一道钢铁飓风。

这看似是这一泻如洪的飞剑被邵元世的风极之劲所控,但实际上,从飞剑卷入烈风之中的那一刻起,邵元世就明白,完了。

伴随着一声惨叫,无数把飞剑组成的风卷之中,邵元世的身影被从旋涡中心的风眼里高高卷起,衣衫破碎,血痕遍布着倒飞了出来。

我去,这考验真要整死人啊?

吴逸对这一身是伤飞出圈外的邵元世也比较意外,他本以为圣尊师傅设下的考验既然是叫自己参加,总不会危及生命,但这一通飞剑群攻下来,令他这个旁观者也心有余悸。

旁观者清,他看得很清楚,邵元世抵挡的飞剑之势,一直都在从天上的那团白光中不断分化变出,任凭他再怎么挡,剑势只会越来越强,无休无止,人力有时而穷,终究难以耗过。

刚刚飞剑群更是模仿了那个邵元世的招数,反过来侵入他所设下的旋风障壁,形成新的龙卷,将他卷飞。

这第二道考验的三下,又偏偏只能站在圈内不能躲,说白了,这关所设多半就不是让人硬扛的。

最新小说: 村落求生:我肝成了不朽金仙 综武:救下李莫愁后,她让我负责 西游之浪浪山的金蟾子 倚天:我张无忌,无敌的无! 剑起青冥录 共感后,师兄们被疯批师妹拿捏了 破劫需仙音:此笛能定九霄 小兔子乖乖(青梅竹马1V1 神话) 男主病娇黑化短篇集 宗门上下皆绿他 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