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台上悬挂着红底金字的“深圳潮汕商会成立大会”横幅,下方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茶香、香水味以及一种无形的、名为“机遇”的躁动。
许曼卿、黄佩珊、林秀珠、王春红,还有脚伤初愈、脸色仍有些苍白的李远梅,五人坐在靠后排的位置。
她们穿着各自最体面的衣裳——许曼卿是素雅的衬衫长裙,黄佩珊是干净的工装改良外套,林秀珠展示了自家染的靛蓝布拼接上衣,王春红是一身利落的西装套裙,李远梅则被姐妹们细心打扮,掩去了憔悴。
她们紧紧挨着,像一簇紧紧依偎的芦苇,共同抵御着这场合带来的陌生与压力。
林秀珠怀里抱着一个精心准备的布包,里面是“潮韵工坊”的计划书和几块最能代表她们手艺的布样。她的目光不时瞟向前排主宾席,心跳得厉害。
马家璋先生穿着深色西装,气度沉稳,夫人陈淑仪身着藕荷色旗袍,典雅端庄。而最让林秀珠呼吸一滞的,是陈淑仪怀中那个穿着精致洋装、梳着乖巧娃娃头的小女孩——马念慈。
小女孩似乎有些怕生,小脸埋在陈淑仪肩头,只露出侧脸和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就是这惊鸿一瞥,让林秀珠浑身血液几乎凝固。
那眉眼、那鼻梁的弧度……和黄佩珊曾经给她看过的、刘秀英珍藏的玲玲照片,像得惊人!
她下意识地攥紧了黄佩珊的手。
“秀珠,怎么了?紧张?”黄佩珊低声问,察觉到她手心的冰凉。
“没……没事。”林秀珠慌忙摇头,强迫自己收回目光,心底却已掀起惊涛骇浪。
是巧合吗?
还是……她不敢深想,那个压在心底的秘密此刻变得无比沉重。
马家璋先生的致辞慷慨激昂,强调潮汕人团结拼搏的精神,鼓励青年大胆创新,商会将全力支持有潜力的项目。台下掌声雷动,五姐妹也深受鼓舞,暂时抛开了紧张。
进入项目评审环节,会场一侧设置了临时评审区。
各家申请人排队递交材料,接受几位商会元老和特邀顾问的简短问询。
轮到“潮韵工坊”时,五人一起走上前。
许曼卿沉稳地陈述项目理念,黄佩珊补充技术可行性,林秀珠展示布样讲解工艺特色,王春红和李远梅则站在两侧,用眼神传递着支持。
“手工染布?效率太低了吧?”
一位做建材起家的理事拿起一块布样,虽承认颜色独特,但眉头微蹙,“现在都讲规模化、自动化,你们这小打小闹,能赚到钱吗?”
林秀珠脸颊微热,刚要解释,一个声音插了进来:
“李理事,话不能这么说。”
马家威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他拿起另一块融合潮绣的茶席,语气带着几分推崇,
“机器量产是快,但千篇一律。她们这个,每一块纹路都独一无二,有手作的温度和文化的魂。现在高端酒店、文创礼品市场,缺的就是这种有故事、有特色的东西。这叫差异化竞争。”
他转向评审席,继续道:“我考察过广州、香港的市场,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很有潜力。产能确实需要提升,但可以先从精品定制做起,打响品牌,再图发展。我们商会扶持青年创业,不该只看眼前规模,更要看项目的独特性和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