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吗?”李子明不甘心,他盯着陈海生那双深邃的眼睛,试图找到一丝转圜的余地。
“第三条路?”陈海生笑了,放下了茶杯,站起身,似乎已经失去了耐心。“有啊。我今天就当没来过,你手里的执照明天就会变成一张废纸。这院子,我明天就收回来。这,就是你们的第三条路。”
绝境。
真正的绝境。
赵大刚再也忍不住,猛地站起来,怒吼道:“你这不就是明抢吗!仗势欺人!”
陈海生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盯着李子明,笑容里带着一丝怜悯:“你看,你的兄弟,很讲义气,但也很冲动。李子明,在这个世界上,光有冲劲和手艺是不够的。我的耐心有限。”
就在这剑拔弩张,所有希望都即将被掐灭的瞬间,一个清脆的、稚嫩的声音,从屋檐的阴影下传来。
“叔叔,我爸爸不想把厂子卖给你。”
众人循声望去,才发现角落里的小板凳上,一直安安静-静坐着的李悦,不知什么时候站了起来。她小小的身子站得笔直,仰着脸,正一脸认真地看着陈海生。
大人们的谈话太过紧张,竟然都忽略了这个孩子的存在。
陈海生有些意外,他俯视着这个小女孩,觉得有些好笑:“小娃娃,大人的事,你懂什么?”
“我懂。”李悦却毫不畏惧地迎着他的目光,往前走了两步,逻辑清晰地说道:“我爸爸不是想抱着厂子不放,他是怕。他怕厂子给了你,你以后就把他和赵叔叔、张爷爷都赶走了。他们就不会好好干活了。”
这番话让陈海生一愣。
李子明的心脏也猛地一跳,他没想到女儿竟然能看透自己最深层的担忧。
李悦没有停,她继续用她那独有的、孩童气的比喻说道:“叔叔,你给我们钱,买机器,就像你借给我们家一口新锅和很多白花花的米,让我们做饭卖。我们肯定要让你先分大头的钱,因为锅和米都是你的,没有你,我们连饭都做不成。”
这话让陈海生的脸色缓和了些,说到了点子上。
“但是,”李悦话锋一转,眼睛亮晶晶的,“如果我爸爸他们特别能干,用你的锅和米,做出了好多好多饭,赚了好多好多钱,比你想象的还多。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赚来的钱,把你这口锅和米,加倍买回来?这样,锅还是我们的,你也能赚到更多的钱,比你把锅拿走自己做饭,赚得还多。因为,只有我爸爸他们,才知道怎么做出最好吃的饭。”
院子里,死一般的寂静。
赵大刚和张援朝都听傻了。他们听不懂什么股权,什么回购,但他们听懂了李悦的比喻。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
李子明感觉一股电流从头窜到脚,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对赌协议!
股份回购!
这不就是后世资本运作中最常见的对赌条款吗!用未来的业绩,来换取现在的控制权和未来的可能性!
他的女儿,这个只有七岁的孩子,用一个最简单的“买锅做饭”的比喻,轻而易举地提出了一个超越这个时代三十年的商业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