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让苏小婉把带来的糖果发给他们。孩子们接过糖,小声地说着谢谢。
在一个教室里,李子明看到墙上贴满了奖状。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正坐在角落里,埋头看一本很厚的数学习题集。
“这孩子叫林默,是我们这儿学习最好的。”周怀安小声介绍,“今年考上了市一中,成绩是全校前三。可……院里的经费,只够他吃饱饭,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实在拿不出来了。这孩子,可能念不了书了。”
李子明走到那个男孩身边,拿起他的习题集翻了翻。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
他转头对跟着一起来的《海城日报》记者刘健说:“刘记者,今天请你来,不是为了报道我们捐了多少东西。”
他指着那个叫林默的男孩,又看向屋里其他的孩子。
“我想通过你们报社,向全社会宣布一件事。我们峰牌,正式成立‘峰牌助学金’。第一个资助对象,就是林默同学。我们将承担他从高中到大学毕业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
“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每年,我们都会从公司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投入到这个助学金里,让更多像林默这样的孩子,不会因为贫穷而失去读书的机会。”
刘健的相机闪光灯亮起,记录下这一刻。
赵大刚站在门口,看着屋里的李子明,看着那个叫林默的男孩抬起头时不敢置信的表情,忽然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好像明白了李子明说的那句话。
他们做的,不是秀。
第二天,《海城日报》再次用一个整版报道了峰牌的善举。标题是《一份来自峰牌的温暖承诺》。
报道里,没有提那家小报的抹黑,只记录了福利院里堆积如山的物资,孩子们拿到新衣服时的笑脸,和李子明在教室里许下的那个关于未来的承诺。
这篇文章,比上次那篇《峰牌启示录》引起的反响更大。
整个海城都在讨论这件事。
“这家厂子,是真有良心啊!”
“是啊,赚钱了不忘本,还知道帮穷人家的孩子。”
市政府的电话直接打到了李子明的办公室,市领导在电话里对他大加赞扬,称峰牌是海城民营企业的榜样。
之前那个骂峰牌的《海城商报》,一夜之间成了过街老鼠,报社电话都被打爆了,全是市民打去斥责他们颠倒黑白的。
办公室里,李子明正在看周怀安送来的第一批助学金候选人名单。
赵大刚走进来,把一份销售报表放在桌上。“老李,这几天的销量又涨了一截。好多商店老板指名道姓就要咱们的货,说咱们是良心企业,卖咱们的货,踏实。”
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那天……是我格局小了。”
李子明笑了笑,把那份名单递给他:“看看吧,这才是我们赚到的最好的东西。”
赵大刚看着名单上一个个名字,和他们后面附带的家庭情况,沉默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