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安放下手中的文件,拿起报纸。他的职务已经从海城市副书记变成了省委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标题很醒目,《眼见为实:一次戳穿谎言的工厂之旅》。
他看得非常仔细,从头到尾,一个字都没有漏掉。报道详尽描述了峰牌如何应对舆论攻击,如何大胆地组织五百人规模的参观团,如何将生产线完全透明地展示给所有人看。
当他看到技术厂长张援朝,看到何教授,特别是看到报道最后经销商和学生们现场抢着订货的疯狂场面时,他放下了报纸。
“李子明……”周怀安念叨着这个名字。
他当然记得这个年轻人,在海城时,就是这个年轻人搞出了“峰牌助学金”,让他印象深刻。没想到这才多久,这个年轻人就把动静搞到了省城,而且搞得这么大。
“去查一下,山海汽水厂最近有什么动作。”周怀安对秘书说。
秘书很快就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份简短的报告。
“书记,山海汽水厂的厂长王建国,上周确实通过一些关系,向工商和税务部门施压,并且联系了一些小报,散布不利于峰牌汽水的消息。我们报社的总编,也接到了他的电话,要求不要报道这次的工厂参观活动。”
周怀an听完,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
“把李子明同志请过来,我想跟他聊一聊。”
一个小时后,李子明走进了周怀安的办公室。
“周书记,您好。”李子明站得笔直。
“子明同志,坐。”周怀安指了指对面的沙发,态度随和,“在海城的时候,我就觉得你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到了省城,这手笔更是让我开了眼界。”
他晃了晃手里的报纸。
“周书记过奖了,我们只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做的澄清而已。”
“不是澄清。”周怀安摆摆手,“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面对抹黑和不正当竞争,你们没有选择以牙还牙,而是选择把工厂的大门敞开,把最核心的生产环节亮出来给所有人看。这种做法,很好。”
周怀安站起身,走到窗边。
“我们省里正在搞经济改革,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只会搞小动作的企业淘汰掉,扶持一批真正有技术、有品质、敢于在市场上真刀真枪拼杀的企业站起来。你们峰牌汽水,就是一个很好的样本。”
李子明没有说话,他只是安静地听着。
“我听说了你们在省城遇到的困难。有人不想让你们进来,动用行政手段,搞舆论攻击。”周怀安转过身,“这种风气,必须刹住!省城的市场,不是哪一个厂长他家的自留地。我们欢迎所有优秀的企业来投资,来竞争。谁的产品好,谁的服务好,消费者就选择谁,这才是市场经济。”
他走回办公桌,拿起笔,在一张空白文件纸上写下几个字,然后盖上了自己的印章。
“这份批示,你拿去。从今天起,你们峰牌汽水,就是省重点扶持企业。”周怀安把那张纸递给李子明,“我要求省城工商、税务、商业等所有相关部门,为你们提供一切必要的便利,确保你们在省城享有公平的经营环境。谁要是再敢暗地里使绊子,就是跟我周怀安过不去,就是跟省里的改革政策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