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认为最不靠谱,又贵又没市场的茶饮料,却卖爆了。
“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他想不通。
“我来说吧。”
李悦走到桌前,将两份报表并排摊开。
“爸,赵叔,王会计。这次试销,结果其实很清楚。我们没有失败,只是需要换个思路。”
她首先指向“甜心果汁”。
“果汁的问题,不是品质,是认知。消费者习惯了只要几毛钱的‘果味’饮料,我们突然推出一个两块五的纯果汁,他们第一反应是贵,是坑人。这需要时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宣传,去教育市场,让他们明白,好东西,就值这个价。这个市场,急不来。”
接着,她指向“家常味道”豆奶。
“豆奶的问题,是渠道。赵叔刚才说售货员建议我们去早点摊卖,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豆奶的消费场景是家庭,是早餐。我们把它放进代表时尚和高端的百货大楼,目标客户根本对不上。它的战场,应该是社区里的小卖部,是千家万户的餐桌。”
最后,她的手指落在了“东方新茶”的销售数据上。
“至于冰红茶,它的成功不是偶然。”
“它恰好填补了一个空白市场。年轻人不想再喝小孩子喝的汽水,但又没有别的选择。冰红茶出现了,它有茶的清爽,又有恰到好处的甜味,包装新颖,名字也洋气。它不只是解渴,更是一种身份标签,代表着‘我长大了’,‘我很时髦’。对于机关干部来说,它比汽水显得稳重,比喝茶又方便。它同时抓住了两个最有消费潜力的群体。”
李悦的分析,清晰,冷静,一针见血。
办公室里,刚才还抱怨的赵大刚,此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是个跑市场的老手,但想的都是怎么把货卖出去,怎么跟人抢渠道,却从来没像李悦这样,把消费者的心思琢磨得这么透。
李子明一直安静地听着,直到李悦说完,他才开口。
“都听明白了吗?”
他看着赵大刚。
“大刚,你的经验很宝贵,但有时候,经验也会成为你的障碍。市场在变,人也在变,我们不能总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他又看向王会计。
“老王,你的账算得没错,但生意不能只算成本。冰红茶的成本是一块,但它能卖两块,甚至以后能卖三块。它的利润,能养活我们那个需要慢慢培育的果汁市场。”
李子明站起身,拿起桌上一瓶琥珀色的“东方新茶”。
“小悦说得对。我们没有失败。”
他把瓶子递到赵大刚面前。
“现在,你还觉得应该在里面兑水吗?”
赵大刚看着那瓶饮料,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后他接过瓶子,重重地点了点头。
“老李,我服了。你说吧,下一步怎么干。”
“很简单。”李子明环视众人,做出了决定,“调整战略。豆奶项目,暂时放缓,由李悦重新制定渠道方案。果汁项目,作为长期战略,继续小范围推广,培养市场。我们所有的资源,人力,资金,全部向一个产品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