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子明自己倒了杯水,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现在的林建国,就像一个战役总指挥,而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就是他的指挥部。
“怎么样?”李子明问。
“一千二百三十七万的总订单,已经消化掉八百一十二万。”林建国转过身,坐回椅子上,捏了捏眉心,“剩下的,按照现在的生产和发货速度,最多十天,就能全部清空。”
这个速度,堪称恐怖。
“经销商那边没炸锅?”李子M问。之前因为延期交货,投诉电话几乎打爆了厂里。
“刚开始有。”林建国从一摞文件里抽出一份,“这是最新的反馈。从一周前开始,投诉电话就没了,全是来追加订单和询问下一批货时间的。”
他把文件递给李子明。上面记录着各地经销商的反馈。
“峰牌牛逼!说十五天扩建厂房就扩建了!这执行力,我服了!”
“我的货收到了!一箱不少!包装比以前还好!老李,下个季度给我加一百万的配额!”
“海城速度啊!我还以为我的定金要打水漂了,没想到货这么快就到了,一点没耽误我铺货!”
经销商们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质疑、愤怒,变成了现在的震惊和佩服。
“产销协同,数据驱动。”林建国点了点桌上厚厚一叠报表,“生产端有多大产能,销售端就敢接多大的单。物流能覆盖到哪里,我们的货就能铺到哪里。一切都清清楚楚,不会再出现以前那种拍脑袋决策,最后自己把自己撑死的情况。”
李子明翻看着那些反馈,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场豪赌,赢了。
“不过,新问题来了。”林建国把地图上代表原材料供应商的几个蓝色图钉圈了出来。
“我们的速度太快了。”他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快速地画着,“生产线三班倒,原材料的消耗也是之前的三倍。我查了王会计的账,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我们库存的白砂糖,只够用五天。果浆,七天。茶叶,也只有十天。”
“一旦某个环节的原料断供,这三条生产线就得停下来。停一天,损失就是几十万。”林建国把铅笔放下,“我们跑得太快,给我们提供弹药的后勤,跟不上了。”
第二天上午,会议室。
李子明、林建国、张援朝,还有新上任的市场监察部总监赵大刚,四个人再次坐到了一起。
林建国把供应链的风险和盘托出,每个数字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张援朝听得眉头紧锁。“原料跟不上,我这边就是天大的本事也造不出东西来。”
“我去找那些供应商谈!”赵大刚一拍桌子,“妈的,收了咱们的钱,就得给咱们办事!我去催!”
“催,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林建国摇了摇头,“这不是一家供应商的问题,是整个链条的问题。你今天催了这家,明天那家可能又掉链子。我们需要一套系统,来预判风险。”
他把一份新的方案推到桌子中央。
“供应链预警系统。”林建国解释道,“简单说,三步走。第一,销售部根据市场数据,提前做出未来一个季度的销售预测。第二,生产部根据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拿着物料需求计划,提前去锁定上游供应商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