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下午十分难熬。
试卷已经答完,张北辰连多看它一眼都不想,无聊至极,便去数袖子上的苇席格子花纹一圈有多少个方块,数完了左边数右边,数完了右边又忘了左边有几个,他便再数一遍。
其他的秀才觉得时间不够,他倒好,还嫌时间多了。
最重要的还是考试的心态不一样。旁人一心想着要考上举人,每一个题目都不敢松懈,因此写每一道题目落笔必定要再三斟酌,十分仔细,遇到不会的题目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瓜子翻个底朝天,非得找到丢在哪个角落里的经注不成。
而张北辰呢,也没有打算考举人,心中轻松,看到题目会就写上,不会就瞎写一通,从来不看第二遍,写得十分欢脱。
整个卷子上,张北辰唯一一个认真写的题目就是策论了。
这次秋闱的策论题目是《本固邦宁》,此一句出自《尚书》,全句是“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个典故说的是古时候大禹治水,后立夏朝,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改禅让制为世袭制。而后,大禹之孙太康为君,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不思治国理政,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
他与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昔年的告诫而作此篇,感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这真是个老掉牙的题目,好像没有什么可写的。其他的秀才一定又是唠唠叨叨百姓如何如何重要,君主应该如何如何对待百姓之类,张北辰觉得甚是无聊。
他原先都不打算写了,准备随便填上几句“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再把郭先生上课讲的解释誊抄上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