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儒家的地位颇高,历代文人多对《诗经》作注,你添一句,我涂一笔,生生将这些天然去雕饰的诗歌弄成了四不像。
让诗三百回归本真,在民国及近现代几代文人的努力下才有显著进展。
张北辰生在古代,能有这样的思想见地,其实挺难能可贵的。
“我不知道朝廷要什么样的贤才,难道摇头晃脑将《四书五经》背下来就能做好官?我也不知道百姓要什么样的父母官,能写好诗词的就能为老百姓做实事吗?”
想不到张北辰还有如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南河问:“那你行商又如何?能为朝廷做什么?能为百姓做什么?”
“行商可以为这个天下做的事情多了去了!倘若这个世界上没有商人,恐怕这个天下将会南北不通,东西不行。”
“说的有道理。”
“行商有大利,除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官员,我们自然也需要有人做实事吧。而我本人又对行商感兴趣,自然而然就选择了这条路。”
“即使家里人反对也在所不惜?”
“自然不会,路是我自己选的,旁人不理解那是他们的问题。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人喜欢玉盘珍羞,有人喜欢粗茶淡饭。喜欢玉盘珍羞的自己吃好喝好就是,何必介意别人吃什么?我今日就想喝一碗白粥配两碟小菜,竟然有人非得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你说好不好笑?”
“可是,你已经参加了秋闱,是暂时放弃行商了吗?”
万一不小心中榜了,成为举人,就等于入了朝廷的编制,张北辰可就只剩下做官这一条路了。
张北辰哈哈一笑:“大可放心,我写的那一份答卷若是可以中举,那含州城内未免也太缺人了。”
南河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