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街又名“举人街”,街道宽敞,几乎无商铺,十分干净整洁,这一排的屋子几乎都是朝廷赏给举人的,因此南河也有不少熟人在这里。
乡试之后,郭明礼一直住在长明街读书,为前去国子监读书做准备。他妹妹郭明仪也住在这里,时不时会过来找南河,有时候带点吃的东西过来,有时候过来帮点忙。
陈方解成婚之后也带着妻子搬到了长明街住,离张北辰的屋子也不远。只是书辰一向和南河不亲近,陈方解也不熟,虽然住的近,接触也不多,连最开始应有的相互拜访都省了。
张北辰和南河两个还没有参加除名仪式,还没有正式搬出孤吟轩,南河白天过来布置一下房子,张北辰则去看顾铺子和作坊,两个人晚上还是回孤吟轩睡觉。
所谓除名仪式,就是将族里老人们聚在一起,由大家见证张北辰和南河的名字从族谱上抹去。
听起来好像必要性不大,但好歹要个仪式感,古人比较重视宗族,因此断绝父子关系不是随便说说就行,一定要大伙儿见证了才行。
从此以后,张北辰虽然还姓张,但是却和含州城张家没什么关系了。
也就是说,千百年后,张北辰的后代(除了张唯然之外的孩子发展出来的家族树)要是修谱的话,谱上最开始的名字就是张北辰,旁边一个“张常氏”。
再往前追溯,空空如也。
而张家原来的族谱,张至亭的名字之后便会空一个位置,跳过一辈,再写上“张唯然”三个字。
仪式十分繁琐,前期需要准备很多东西,基本上都是张至亭和陈河州等人在操持,张北辰和南河两个人都不是很上心,他们还是比较关心铺子和新家。
长明街宅子的布置,张北辰全权交给南河了。大到每一间房间做什么用、小到博物架上一件摆件的选择,南河都是认认真真亲自挑选。
首先是门口的匾额,需要提前找匠人定制。张北辰和南河商量了一下,觉得叫“张府”太俗了,想来想去,南河定下来“车邻院”三个字,取自《诗经·秦风·车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