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一会儿,小伙子出来,满脸不可置信地打量着夫妻俩:“二位请进吧,教授在屋里等你们。”
南河朝莫辞露出一个“我早就知道”的笑容,率先走进了屋子。
这一间是赵教授的工作室,巨大的书桌上堆满了纸本资料,几乎将清瘦的赵教授埋进去。听到脚步声,他从成堆的资料中抬起头来。
南河脸上得意的笑容碎裂成震惊。
【六】
赵寻接下这个丞相墓的古籍之后,迅速成立了“张寻辰墓古籍研究项目”,主要负责整理墓室中陪葬书籍和部分文物。
张寻辰是宏淳年间的第一贤臣,史书上记载详细,他儿子张唯然也有大量文稿存世,多次提及张寻辰,为研究古籍整理提供了很大便利。因此,先前的整理工作比较顺利。
后来渐渐进入了瓶颈期。
一开始发掘出来的书籍和瓷器、玉器等都是放置主墓室两边的侧室里的,书籍基本上都是张寻辰自己的手书和收藏的一些书籍。
等张寻辰的棺椁一打开,考古队众人都吃了一惊。
棺椁中一般都是放置精致且重要的东西,男子的多放印章、扳指、朝珠、玉佩一类的,还有些玉蝉玉猪之类的冥器;女的则是随身的首饰或者金银丝帛等。像张寻辰这样在棺椁内塞满书的,以前从来没有见过。
这些书籍很快被送到了赵寻的研究室。
写本文献,装订成册,一共是37本,册子都没有署名,类别有《说文解字》和四书五经的注疏,有诗文的解读,还有一些随笔,文不入韵。
初步猜测是张寻辰自己的手稿,但是字迹不对。有人认为是张唯然的,比照过张唯然留下的手书,也不是。
有的研究员提出,可能是张寻辰那个妾室的,但是根据张唯然的文章可以推断,这一位“槿娘”文化程度很低,基本可以排除。
那么,这些让张寻辰如此重视的册子到底是出自谁的手呢?
研究所里一个新来的研一姑娘怯怯地问了一句:“会不会是张寻辰亡妻的手稿?”
赵寻略一沉吟,说:“这是个可能性很大的猜测。”
史书记载中,对于张寻辰二十二岁之前的生命只有寥寥几笔,只交代了他爷爷是张渊,他父亲是张至亭,他从小就很有才华,是郭文公的学生,没有提到他的妻子,连姓氏都没有。
可以确认的是,张唯然不是槿娘生的孩子。
“教授,我们检索了有关张寻辰的所有资料,都没有找到可以查证张唯然生母身份的资料。张寻辰在进京做官时就是一个人,独自抚养张唯然,没有娶妻也没有纳妾,这个女的应该是他之前在含州娶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张寻辰本人还是张唯然,都对这个女人讳莫如深,几乎没有提到。”
“但是张寻辰既然把这个女人写的东西放进棺椁,应该是特别在乎她才对。不然以他的身份,也不至于那么多年都没有娶妻。”
“我对‘亡妻说’持保留态度。这些文本的价值极高,部分内容甚至被编入《宏淳大典》,对后世影响极大,我不认为一个古代女人可以写出来。”
众说纷纭,研究陷入了僵局。
赵寻觉得可以在字体上入手,说不定可以找到一些线索,便找来了一个书法研究方面成就较高的朋友。这个朋友看了文本之后说:“这个字体比较偏女性化。”
别的信息一时间真的找不出来了。这些书到底是谁写的?为何对这位丞相来说意义非凡?如果是张寻辰亡妻的手书,那这个女子又是谁?
朋友询问赵寻是否可以拍照,得到允许之后拍了几张图片,说带回去仔细研究。
这天上午,他忽然打了一通电话过来。
“老赵,我跟你说件特别奇怪的事情!真的太邪门了,我发现这个瘦金体的笔法和于非闇先生有点相似,写字的人好像描过于非闇的帖子。”
赵寻说:“你没开玩笑吧?”
于非闇是晚清至民国的书法家、画家,尤擅瘦金体。宏淳年间的人,怎么可能描过近代人的字帖呢?
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于非闇描过这个人的帖子才对,但这些手稿确实是刚刚出土,还没有刊印成册发行,除了考古队的人和赵寻团队之外,没有其他人见过。
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作者身份难以考证,恐怕这些帖子将会成为考古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赵寻挂了电话,正在纠结中,学生敲门进来,说外面两个人想要见他。
“什么人?”
“一对夫妻,女的给了名片。”学生看了一眼,“是段氏集团的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