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卿,你是念她吧。”
公司成立剪彩时,叶深问我:“卿本佳人,你的佳人会何时归来呢?”
我笑着剪掉眼前的红绸缎,看着被挂在墙上的“念卿”二字,悠悠的说:“所谓佳人,在水一方,我只要念着就好了。”
她会何时归来,还是已经被另一个人呵护着,我都会默默的念着她。
说起公司,我将母亲留下的所有的积蓄都投入了进入,拉叶深进公司,也是想让他赚些生活费,万一有一天,我经营不善,他还会有可以生活下去的资金。
而成立公司之时,“toorrow”的电子出版部就决定和我们合作,由我们负责他们电子作品的出版及宣传。
其实,这个合作,也是看在程音父亲的面子上,他一直觉得对我有所亏欠,所以用这种方式作为感谢。
这小小的生意,不过是他开口对老友的一句话而已,并且,“toorrow”的陆董事长也早就削弱电子出版部的规模,将更大的精力放在更易赚钱的部门,但对我们新成立的公司,却是一件大事。
电子出版部虽然不是“toorrow”公司的主要部门,但其规模,也是本市内数一数二的,只网络小说,就签约了10多万本,还有三个手机APP加持,其收益非常可观。
如今,我们公司几乎接手了全部的内容,让“toorrow”公司以入股的方式做第二大股东,参与公司分红,事实上,程伯父卖给我的这个人情也是有商人思想的,对“toorrow”公司来讲,更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情。
但因“toorrow”的入股,使得“念卿”在成立之初就引来了本市各方商人的关注,在短短一个月里,“念卿”就创立了第一本同名文化刊物――念卿。
将网络上突出的签约作品以连载的方式出现在刊物上,一方面,是对作品实际的宣传方式,另一方面,是在原有读者中打开刊物的市场。
而刊物的三分之二内容是签约作者的原创中短篇小说,清新的封面,清新的语言和固定的阅读人群,让刊物在学生之间格外受欢迎。
“念卿”刊物在一个月之内的成功为公司赚得了第一桶金――30万。而作为周刊发行的刊物,它的收益日后还会更加丰厚。
叶深和我一样都是学习金融专业的,将文字转变成利益的商人想法是我们相同的思想。
而叶深不断挖掘H市各大学的才子,以签约的方式让他们为“念卿”提供稿件,这些才子大多没有多少名气,因此购买他们的作品并不需要很大的付出,却能得到很大的回报,也可以让这些才子崭露头角,成为“念卿”的品牌形象。
用年轻的年纪,和年轻的人,一起经营一个年轻的公司,半年的时间,“念卿”在文化界已经略有名气,同时,办公楼也从第15层变为第15,1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