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玉兰认了庆凤和刚子这门婚事后,庆凤和家里的联系就多了,时不常给母亲打电话,一有机会就回来看看。
刚子的三哥李立志,一年前已经和玉霞结婚,现在,玉霞已怀孕六个月了。两口感情很好,立志很勤奋,也很孝顺,发福两口子对这个上门女婿也是视如己出,疼爱有加,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杜老板他们走后,彩云就去合肥和上海等地考察了解甲鱼行情,然后又到南京几个市场进行考察一番后,才去找杜老板洽谈价格问题。
经过反复协商,杜老板也认可彩云的观点,就是她养的甲鱼和野生甲鱼没多大区别,最终确定的价格为每斤二百五十五元,比杜老板提出的价格增加了十五元,并签订了包销协议。
回家后,彩云跟玉强:“甲鱼蛋又涨价了,八块钱一枚。”
玉强感到惊讶:“啊,涨了这么多!”
“今年甲鱼蛋收入九十多万元,大多是柴沟塘甲鱼下的蛋,明年就要进入产蛋高峰期,所以,柴沟塘的甲鱼我们不能卖。”
“我想把柴沟塘和犁塘都改成亲鳖塘,以后我们自己孵化甲鱼苗,您觉得怎么样?”
“我看可以,就是孵化技术是个问题。”
“玉军战友那个亲戚他们家就是自己孵化,我可以去学习一下,孵化时请他们过来进行指导。”
“就不知道人家是否愿意?”
“不行的话,也可以让树杰找人帮忙。”
“这也是一个办法,就这么定了,明年开始做试验,成功后,就可以全面铺开了。”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
“亲鳖的养殖密度和公母比例你考虑了吗?”
“我查了一下资料,我们这两个水塘的养殖密度,定在每亩六百只比较合适,公母可以按照1:5的比例确定。”
“这个你来定,现在我们留下这么多母甲鱼,实际上,我们吃亏了,市场上,公甲鱼比母的贵不少。”
“这个当时没想到,现在协议都签了,没法反悔。不过,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把泉眼塘租下来,把这些公甲鱼,特别是那些四年生的,都留下来,养两年更值钱。”
“那泉眼塘养甲鱼能行吗?”
“没问题,那泉水的温度我试过,天热的时候,比周边的水温低一点,天冷的时候,显得温和一些,感觉水温也就十几度,也可以饮用,对甲鱼生长应该有好处。”
“那就租下来。”
泉眼塘就在水库东边,离西冲北端一百多米,这里地势较高,周边都是荒地,水塘也就一米多深的样子,其泉水常年不断,水流很稳定,大旱之年,人们常来此取水做饭,经丈量,水塘的面积为六亩九。
泉眼塘北侧的山腰间原本有座寺庙,叫神山庙,传有一位母亲听这座庙有灵气,在儿子赶考时来此烧香拜佛,为儿子祈祷,结果儿子中了进士,几年后还当上了知县,从此,这座寺庙人气更旺了,可惜,后来被毁了。
玉强与村民组签完租赁协议后,就在水塘周边筑起了防护墙,上面还架设了一米多高的防盗带刺铁丝网。
到了十月下旬,水稻已全部收割完毕,甲鱼都已进入水塘和水沟。
彩云和玉强商量好,决定开始捕捞甲鱼出售,玉强买了200个木桶,先将犁塘的水抽干,从捕捉的甲鱼中,精心挑选出200个健壮的母甲鱼,放入木桶中,暂存在后院新盖的那间房子内,留作亲鳖养殖。
其余的由玉强和刚子开着拖拉机,当天就送到南京杜老板那里,一共3571斤,按照约定的价格计算,合计金额超过了90万元,玉强心里感到很激动。
回来的路上,玉强对刚子:“外婆跟你了吧?如果有人问你销售情况,你就我只管开车,别的我不参与。”
刚子道:“外婆跟我了,包括甲鱼数量、重量、价格和金额等,都不能,就怕有人知道了会眼红、使坏、捣乱。”
“跟你大舅妈也不能,她嘴不严,容易出去。”
“我知道,跟谁都不能。”
接着,按照公母1:5的比例挑选出5000多只甲鱼分别放入犁塘和柴沟塘,形成两个亲鳖塘,其中,犁塘四年生母鳖1600只,还挑选出3000多只公鳖放到泉眼塘继续养殖。
为了保证这些甲鱼的安全,在柴沟塘和泉眼塘分别搭了一个棚子,刚子和玉强晚上就住这里看守,两处相隔也就二三百米,只要有事,喊一声都能听见。
经过近二十天的分批作业,甲鱼全部捕捞结束,除了留作两个亲鳖塘和泉眼塘继续养殖外,其余的全都卖给了南京的杜老板,一共卖了七百多万元,加上销售的甲鱼蛋,合计总收入为八百多万元。
这个数额只有彩云、玉强和玉兰知道,就连刚子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肯定超过他们对外的收入数额。
村里人听彩云养甲鱼卖了一百多万元,一下子就炸了锅,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
韩秀霞问有翠:“你婆婆养甲鱼卖了一百多万元,是真的吗?”
“我觉得差不多,稻田和那几个水塘甲鱼还是挺多的。”
“你不是稻田养的甲鱼都死的差不多了吗?”
“第一年确实死了很多,玉强他们每天都要到西山那边去埋死甲鱼,那段时间,我婆婆吓得都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脾气。”
“你婆婆好面子,肯定是瞎吹牛,怕人瞧不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