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蜿蜒如长龙,旌旗招展,一路吹吹打打,引得道路两旁围观的村民欢呼雀跃,小孩子们追逐嬉笑,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恩施白家別院外,亦是围满了看热闹的街坊邻里。经过一系列象徵性的拦门戏耍吟诗作对、撒红包等,意在增添喜庆,也为考验新郎的诚意与才思,秦思齐凭藉进士功底,轻鬆应对,在一片叫好声中顺利进入府门。在布置得喜庆而不失雅致的厅堂,拜见了岳父白葵。
白老先生鬚髮皆白,面容清癯,一身儒衫,眼神温和中透著阅尽世事的通透与些许淡漠。受了秦思齐的大礼,勉励了几句“夫妻和睦,同心同德,报效朝廷”的话,言语间颇多期许,却並无寻常岳父初见佳婿的过分热络与套近乎。
隨后,在司仪悠扬顿挫的唱喏声中,新娘白瑜在喜婆和丫鬟的搀扶下,身著繁复华丽的大红凤冠霞帔,头盖大红销金盖头,缓缓走出。
虽看不见面容,但其身姿窈窕挺拔,步履沉稳从容,自有一股端庄凝练的大家闺秀风范,並无半分怯懦之態。秦思齐依照礼仪,上前行礼,然后引著新娘,在司仪的指引下,向端坐上的岳父白葵行拜別之礼。盖头微动,新娘盈盈下拜,姿態优美。
“发轿!”隨著司仪一声高喊,震耳欲聋的鞭炮和欢快的鼓乐声再次达到高潮。轿被稳稳抬起,秦思齐翻身上马,引著轿,踏上了返回白湖村的路。
回程的路上,更是引得万人空巷,沿途经过的村镇,百姓皆扶老携幼出来观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皆言秦进士娶亲,这排场气度,真真是堪比戏文里的王侯世家。
轿在震天的喧闹声中抵达秦家老宅,一系列隆重而寓意深刻的仪式依次展开:
跨火盆:轿在庭院中落定,喜婆掀开轿帘,搀扶新娘下轿。新娘迈著细碎的步子,在引导下,小心翼翼地跨过门口放置的一个燃烧著炭火的铜盆,寓意婚后生活红红火火,也驱除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这是婚礼的核心仪式。堂屋內,红烛高烧,宾客满堂。
司仪的高声引导下,“一拜天地!”秦思齐与白瑜转身向外,对著天地深深叩拜,感谢天作之合
“二拜高堂!”刘氏端坐上位,看著眼前这对璧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停用帕子擦拭,连连点头。
“夫妻对拜!”秦思齐与白瑜相对而立,深深一揖。每一次弯腰,秦思齐都能感受到周围族人宾客那炽热的目光和真诚的祝福,也能感受到身旁新娘那细微的、带著些许紧张的呼吸声,以及她身上传来的淡淡馨香。
牵巾:拜堂后,秦思齐与白瑜各执红绸彩带一端,谓之牵巾。在眾人的欢呼和簇拥下,新郎引导著新娘,缓缓走向精心布置的洞房。红绸相连,象徵二人从此命运相系。
撒帐:进入布置得喜庆温馨的洞房,等候多时的、特地挑选的福寿双全的族中妇人,一边说著百年好合、早生贵子、连生贵子等吉祥话,一边將红枣、生、桂圆、莲子等乾果,一把把地撒向婚床帷帐,寓意著对新人,尤其是对子嗣繁衍的美好祝愿。
乾果落在锦被上,发出噼啪的轻响,如同敲响幸福的门扉。
最后的合卺礼在洞房內进行,相对私密。閒杂人等渐渐退去,只留下喜婆和新娘的贴身侍女。
洞房內红烛高烧,映得满室皆春,帷帐、被褥皆是一片鲜艷的红色,空气中瀰漫著新木器、脂粉和果混合的甜香。
秦思齐与白瑜对坐於铺著红缎的榻上,两人中间的小几上,放著行合卺礼的器具。
“请新郎新娘饮合卺酒,从此同甘共苦,合二为一!永结同心!”喜婆笑吟吟地唱喏道,声音在静謐的洞房內显得格外清晰。
秦思齐端起酒杯,那是一个剖开的匏瓜做成的酒杯,外面缠绕著红丝线,里面盛著清澈的酒液。
秦思齐的目光,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真正落在对面女子的盖头上。
那方大红销金盖头,隔绝了他的视线,也隔绝了新娘的容貌与神情,只留下一个引人无限遐想的轮廓。
秦思齐稳定了一下心绪,与对面同样举起匏杯的白瑜一起,在喜婆的指引下,將杯中那略带苦涩的酒液一饮而尽。
匏瓜味苦,酒亦微涩,象徵著夫妻二人今后需同甘共苦,患难与共。饮毕,两人將两个匏杯扣在一起,用红丝线紧紧缠绕,表示夫妻一体,同心同德,永不分离。
至此,婚礼最核心、最庄严的仪式才算全部完成。喜婆和侍女笑著道了万福,说了最后几句吉祥话,便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