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刘备托孤(2 / 2)

诸葛亮在成都得知消息后,神色凝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事关乎蜀汉的生死存亡,立即招来太子刘禅,神色严肃地叮嘱:“太子,如今陛下病重,臣需前往永安宫。成都乃我蜀汉根基,责任重大,太子务必留守此处,守好这一方土地。凡事要谨慎小心,多与朝中大臣商议。” 刘禅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稚嫩与坚定,应道:“丞相放心,儿臣定不负所托。” 诸葛亮又仔细安排妥当各项事宜,带上先主的两个幼子,一路马不停蹄,心急如焚地奔赴永安宫拜见先主。一路上,诸葛亮坐在车辇中,眉头紧锁,心中不停地思索着即将面临的局势,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待诸葛亮赶到永安宫,入得内殿,见先主面容憔悴,已然病危,心中一阵刺痛,仿佛有千万根钢针在扎。他慌忙撩起衣袍,“扑通” 一声拜伏在龙榻之下,声音带着颤抖:“陛下,臣诸葛亮来迟了。” 先主见诸葛亮到来,原本黯淡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声音微弱却满含深情地说道:“丞相啊,朕自从得你相助,才有机会成就帝业。奈何朕智识浅陋,刚愎自用,不听丞相忠言,才落得如此惨败之局。如今朕命在旦夕,太子刘禅年幼,诸多事情尚不谙熟,朕不得不将这江山社稷的大事托付于你。” 说着,泪水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榻前的锦被。诸葛亮见状,亦是悲从中来,眼中含泪,哽咽道:“陛下龙体定会安康,请务必保重龙体啊!” 这时,殿外传来一阵鸟叫,叫声颇为怪异,凄厉而悠长。先主苦笑着说:“这鸟儿莫不是也来给朕送行,叫得这般凄凉,倒像在唱挽歌。” 诸葛亮不知如何接话,只能默默垂泪,心中充满了对先主的不舍与对未来局势的担忧。

先主微微转头,目光缓缓环视左右,见马谡正站在一旁,稍作思忖后,轻声说道:“马谡,你且退下。” 马谡抱拳行礼,神色恭敬地退出殿外。先主目光转向诸葛亮,问道:“丞相,依你之见,马谡此人才能究竟如何?” 诸葛亮稍作思索,认真地回答道:“回陛下,马谡饱读兵书,谋略过人,可算当世英才。” 先主听后,轻轻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丞相有所不知,马谡此人,言语浮夸,实际才能难副其言,不可委以重任。丞相日后定要谨记。” 诸葛亮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 先主接着打趣道:“这马谡,说起话来那是滔滔不绝,比那长江之水还汹涌,可真要做事,说不定就像那纸糊的灯笼,中看不中用。” 诸葛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笑,心中对先主的识人眼光愈发钦佩。

随后,先主传群臣入殿拜见。先主强打精神,颤抖着拿起笔,在案几上缓缓写下遗诏。他的手因虚弱而不停地颤抖,每一笔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写罢,他双手递与诸葛亮,又是一声长叹,说道:“朕本一心想着与卿等诸位一同剿灭曹贼,复兴汉室,可未曾想如今却要中道而别。丞相,此诏你务必交与太子,往后朝中诸事,还望丞相多多指教。” 诸葛亮等人听闻,纷纷跪地,痛哭流涕,齐声道:“陛下请善保龙体!臣等愿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先主微微抬手,命内侍扶起诸葛亮,而后紧紧拉着诸葛亮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信任,流泪说道:“朕今日即将离去,有一番心腹之言要告知丞相。” 诸葛亮心中一紧,忙问道:“陛下有何圣谕?” 先主注视着诸葛亮,缓缓说道:“先生之才,胜过曹丕十倍有余,定能安邦定国。若太子刘禅值得辅佐,丞相便全力辅佐他;若太子不堪重任,先生可自行做主,成为成都之主,守护这蜀汉江山。” 诸葛亮听毕,犹如五雷轰顶,顿时汗流遍体,手足无措,扑通一声再次跪地,哭拜于地道:“臣怎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职守,定当死而后已!” 说罢,叩头至地,直至流血。先主看着诸葛亮这般模样,虚弱地笑道:“丞相莫要如此惊慌,朕这不是信得过你嘛,要是换了旁人,朕还真放不下这心,你可别把脑袋磕坏了,往后蜀汉还得靠你呢。”

先主见状,心中稍安,又请诸葛亮坐于榻上,随后唤来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近前。先主目光慈爱地看着二子,语重心长地吩咐道:“你们兄弟二人,往后定要视丞相如同父亲一般,不可有丝毫怠慢。” 转而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此二子便托付与你,还望丞相悉心教导。” 诸葛亮起身拱手,郑重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先主命二子一同向诸葛亮行大礼参拜。接着,先主又看向众臣,缓缓说道:“朕已将太子及江山社稷托付于丞相,诸位不可有任何懈怠。” 转而又看向赵云,眼中满是期许,说道:“朕与卿乃是患难之交,如今朕将儿子托付与你,望卿看顾好我儿。” 赵云闻言,感动不已,哭拜道:“陛下放心,臣定当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先主最后环顾众人,声音微弱却又饱含期望地说道:“朕已无力一一分嘱,愿诸位皆能自爱,齐心守护我蜀汉。” 言罢,缓缓闭上双眼,驾崩而去,享年六十三岁。此时,殿内一片哭声,悲痛的氛围如乌云般笼罩着整个宫殿。突然有个大臣哭得太猛,打了个响亮的嗝,在这悲伤氛围中显得有些突兀,众人一愣,旋即又沉浸在悲痛之中,哭声愈发响亮。

先主驾崩,永安宫中顿时哭声震天,文武百官无不哀痛欲绝。诸葛亮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率领众官返回成都。回到成都后,诸葛亮立即召集太子及众臣,在朝堂之上郑重宣读先主遗诏。遗诏中谆谆嘱咐太子 “切不可因为善事微小便不去做,也不可因为恶事微小就肆意而为”;“唯有贤德,方能服众”;并且着重强调刘禅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诸葛亮。遗诏宣读完毕,诸葛亮神情庄重,声音沉稳地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是,在众人的见证下,立太子刘禅为帝,改元建兴。追谥先主为昭烈皇帝。刘禅随即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诸事安排妥当后,刘禅升赏群臣,大赦天下,以安民心。一时间,成都城内,百姓们虽为先主的离世而悲痛,但也对新帝的登基和蜀汉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远在魏国都城的曹丕,听闻刘备已死,刘禅新立,顿时喜上眉梢,仿佛看到了一块肥肉正摆在眼前。他在朝堂之上,兴奋地对群臣说道:“刘备已死,蜀汉新主年幼,正是我魏国进取之机。” 司马懿上前一步,拱手献计:“陛下,臣有一计,可起五路大兵,四面攻蜀。” 曹丕饶有兴致地问道:“仲达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司马懿有条不紊地阐述:“可送大量金帛珠宝给辽东羌王轲比能、南蛮王孟获,令他们各自起兵十万,羌兵攻打西平关,蛮兵进攻西川,此为第一路和第二路;再割让部分土地与东吴修好,令东吴起兵十万,直取涪城,此为第三路;命令降将孟达起兵十万,进攻汉中,此为第四路;最后命大将军曹真率领精兵十万,出兵阳平关,此为第五路。五路大军齐发,蜀汉必首尾难顾。” 曹丕听后,拍手称快:“妙哉!就依仲达之计,速速调兵遣将。” 这时,一个小官员在冲就倒咯。” 旁边的官员赶紧捅了他一下,示意他闭嘴,可这话还是隐隐约约传到了曹丕耳中,曹丕哈哈大笑:“说得有趣,但愿如此,若能轻易拿下蜀汉,朕定重重有赏。” 一时间,魏国境内,兵马调动,战云密布,五路大军气势汹汹,直逼蜀汉边境。而蜀汉这边,诸葛亮在成都城中,也感受到了这股扑面而来的危机,他深知,一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蜀汉的命运正悬于一线。

最新小说: 大明:忽悠朱标造反,老朱乐麻了 宠妃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重生提前一年囤货,逃荒吃香喝辣 一路西行 谍战1937:我的外挂是手机 暗堕刀剑会梦到吐槽役审神者吗 捍卫地球家园 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我与陛下和太子都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