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似乎不喜交际,总是独自一人,清冷的气质如高山上的皑皑白雪。
“他是谁?”宋羽莘不由得问道。
身后的丫头四喜正吃着苹果,说道:“雍州总督之子崔阅,啧啧,长得这么好看,却一点都不娘娘唧唧的。”
宋羽莘两眼放光:“你也这么觉得,对不对?真真比画像上还好看。”
四喜连连点头,她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小丫头,正是追星的年纪,两个女孩子暂且忘却了主仆身份,拉着手跳了起来。
正在外间授课的宋相宇听到这边的动静,蹙眉轻咳一声。
帘后的宋羽莘连忙做了个嘘声的手势,两人顿时安静下来。
这段日子,顾知兰的生活很平静,也充满了激情。
她带着两兄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一直到夜深人静。
她利用思维导图拆解四书五经中的要义,让兄弟俩对整个知识体系熟练掌握。
又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了专属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顾凡虽然天资聪颖,但毕竟只读书一年,因此顾知兰着重给他讲解八股文的结构,让他练习填鸭式作文。
他的目标是县试取中便可,等日后府试院试在追求好的名次。
顾丕熙则不同,他读书多年,基本功深厚,因此顾知兰着重让他拆解历年中榜的文章,进行模拟考试不断出题练习。
顾知兰对他的预期是拿到好的名次,最好是案首,也就是县试第一名,这样在府试中也会有很大机会被录取。
那便不是循规蹈矩可以办到的,必须有不同凡响之处,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差异化竞争点。
顾知兰对哥哥认真做了一番swot分析,觉得要发挥顾丕熙最大的特长——他身上最可贵的,就是那颗赤子之心。
顾丕熙读书诚然是想改变家境,但同时他内心有着远大的抱负,希望以后跻身朝堂,安邦治国平天下,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若将此赤诚之心融入文章中,想必考官的情绪被带动,县试案首也是指日可待。
三个孩子废寝忘食地学习,阿娘看着很是欣慰,别的忙帮不上,只能想尽办法改善他们的伙食。
时间过得飞快,秋风萧瑟,料峭的冬日随即而来,历时五天的县试,在那个老槐树抽出新芽的夜晚结束了。
三日后发榜,顾家租了一辆马车前往西平县城看榜,路上顾丕熙遇到了之前在私塾时的同学陈述和顾阿宝,于是接上他们一同前往。
西望村虽以顾姓为主,但因为战乱与饥荒,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外姓人,陈家便是其中一支。
三人坐在车辙上赶着马车,一边聊着天。
陈述说道:“今年我自觉写得还不错,但不敢想中榜的事,太难了,实在太难了。”
他摇摇头,又把目光转向顾丕熙:“你呢,丕熙,文章写得如何?”
顾丕熙只是淡淡一笑:“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