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得客观专业,不带任何私人情绪。黎书禾抬起头,对上王雪茹的视线,第一次坦然地点点头:“谢谢王医生,我会注意的。”
王雪茹微微颔首,没再多言,转身离开了病房。那一刻,黎书禾明白,某种无形的较量已经彻底结束。或许王雪茹曾有过些许不甘或比较,但在宋祈年明确的态度和她自己逐渐建立的信心面前,那些都已变得不再重要。
宋祈年出院前三天,部队领导特意来看望,除了关心他的恢复情况,还带来了一个消息:考虑到宋祈年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和休养,加上黎书禾怀孕需要人照顾,部队决定特批他两个月的假期,等身体完全康复,孩子情况稳定后,再归队报道。
这对小夫妻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宋祈年郑重地向领导敬礼感谢,黎书禾也感激不已。
出院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小李干事和小赵早早开车来接。宋祈年虽然还不能独立行走太久,但已经不需要轮椅,在黎书禾的搀扶下,一步步走出了住院部大楼。
阳光有些刺眼,宋祈年眯了眯眼,深吸了一口室外新鲜的空气。住院近一个月,重新感受到自由的气息,让他胸腔都开阔了许多。他侧过头,看着身边小心翼翼扶着自己的妻子,阳光在她柔顺的发丝上跳跃,映得她脸颊泛着柔和的光晕,因为怀孕,她比之前稍微丰腴了一些,气色也红润了不少,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宁静而温暖的光彩。
“书禾,辛苦了。”他低声说,千言万语都融在这四个字里。他知道,没有她日日夜夜的守护和鼓励,他的恢复不会这么顺利。
黎书禾摇摇头,笑容比阳光还暖:“我们回家。”
他们说的“家”,是部队安排的一间临时宿舍,虽然简陋,但被黎书禾收拾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窗台上还摆了一盆绿植,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将是他们未来两个月临时的港湾。
安顿下来后,生活仿佛进入了另一种平静而充实的节奏。宋祈年每天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锻炼,从最初的室内慢走,到后来可以到宿舍楼下的小操场散步。黎书禾则负责起居饮食,变着法子给他做有营养的饭菜,同时也严格按照医嘱补充营养,调理身体。
傍晚时分,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宋祈年会陪着黎书禾在营区里散步,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聊很多事,聊孩子出生后叫什么名字,聊宋祈年康复后回部队的工作,聊等孩子大一点,带他回老家看爷爷奶奶。平淡的对话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有时,宋祈年会把手轻轻覆在黎书禾日益隆起的腹部,感受那个小生命偶尔调皮的活动。每当这时,他刚毅的脸上总会流露出一种近乎虔诚的温柔。他开始对着肚子里的孩子说话,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内容无非是“要乖乖的,不许闹妈妈”之类,但黎书禾听着,心里总是被填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