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黎书禾却觉得,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的到来,他那个几乎看不见的笑容和点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分量。
展销会大获成功。
“禾”牌服装不仅零售火爆,还接到了几家来自周边县镇商店的批发订单。
黎书禾的“事业”,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晚上回到家,宋曦已经睡了。
黎书禾虽然累,却兴奋得睡不着,坐在灯下核算着今天的成果。
宋祈年洗漱完出来,在她身边坐下,没有看她的账本,只是拿起桌上她画到一半的冬季设计草图看了看。
“市里,有服装设计函授班。”他忽然开口,语气平淡无奇。
黎书禾猛地抬起头,看向他。
宋祈年将草图放回桌上,目光平静地与她对视:“可以考虑。”
他没有说“你应该去”,只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和一种可能性。但黎书禾明白,他看到了她发展的瓶颈。
设计能力需要系统性的提升。
他总是在她需要的时候,为她指明下一个前进的方向。
黎书禾看着丈夫在灯光下冷峻却无比可靠的侧脸,心中浪潮翻涌。
她伸出手,紧紧握住他带着薄茧的大手,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去报名。”
展销会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黎书禾的预期。
“禾”牌服装的名声不再局限于市里那家百货商场和周边县镇,开始有更远地方的客商循着名头找来,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那个曾经不起眼的小仓库。
生产压力骤然增大。
即使已经扩充了人手和设备,黎书禾和她的“小作坊”依旧有些应接不暇。
李嫂和老张虽然尽职尽责,但管理上更多依赖黎书禾亲力亲为,她既要盯设计、跑采购、谈客户,又要管生产、抓质量、算账目,常常忙得脚不沾地,人肉眼可见地清瘦了一圈。
宋祈年将她的疲惫看在眼里。
他没有说什么“别太累”的空话,而是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抱着两岁多、正是调皮好动年纪的宋曦,对正准备去仓库的黎书禾说:“今天,我带他去营里转转。”
黎书禾愣了一下。宋祈年工作忙,虽然疼爱儿子,但单独带他一整天的时候并不多。
她立刻明白,他是想让她能有一天不受打扰的、完整的时间去处理堆积的事务。
“好。”她心里暖融融的,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到了仓库,面对堆积的布料、嗡嗡作响的缝纫机和工人们询问的眼神,黎书禾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她意识到,过去那种粗放式的、依靠个人魅力和勤奋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