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青青心里总惦记着陆文昭与胡八郎见面时的紧张气氛,连带着去庄子上查看时都有些心不在焉。
手里攥着的账本松了手,“哗啦”一声掉在地上,她竟毫无察觉,只是望着远处桑田里忙碌的身影出神。
“少夫人!少夫人!”李二嫂连喊了两声,见她终于回过神,才笑着走上前,弯腰帮她捡起账本。
“您这是在想啥心事呢?账本都掉地上了也没瞧见。”
“啊?抱歉抱歉。”商青青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账本,拍了拍上面的尘土,“刚才走神了,让二嫂见笑了。”
她定了定神,把心头的疑虑压下去,问道,“这几日庄子上一切都还顺利吧?新招的妇人上手快吗?”
“顺利着呢!”李二嫂眼睛一亮,欢喜地道,“今年新出的丝缎行情好得很,江东各郡的布庄都来抢着订!咱们庄子上又添了二十多个会织丝缎的妇人,都是西坡村落里的流民姐妹,手巧得很,学东西也快,现在丝织庄的机杼声从早响到晚,热闹极了!”
商青青听着也高兴,笑着道:“那正好,我去丝织坊看看她们的手艺。”、两人刚走到丝织坊门口,就见一个穿着青布衣裙的年轻妇人捧着一匹新织好的缎子走过来,脸上带着几分腼腆的笑意:“二嫂,您看看这匹罗缎,是我们几个刚织好的,您瞧瞧成色怎么样?”
那缎子是淡粉色的,织得细密软和,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上面,光泽柔和,远远望去,真如云雾缭绕的桃花林一般,雅致又鲜活。
李二嫂伸手摸了摸,赞叹道:“好手艺!这色泽、这纹路,比老匠人织得还精致!”
她转头对商青青介绍道,“少夫人,这位是云娘,就是西坡来的流民姐妹,她以前在老家就是织锦的巧手,如今可是咱们丝织坊的能人!”
说着转头对云娘说:“云娘,这便是东家少夫人了。”
云娘这才注意到商青青,愣了一下,随即连忙放下缎子,“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眼眶瞬间红了:“少夫人!民妇……民妇给您磕头了!”
商青青吓了一跳,连忙搀扶:“这是干什么,快起来,使不得!”
云娘流下泪来:“若不是少夫人您收留我们,给我们分田地、让我们进丝织坊,我们一家老小怕是早就饿死在路边了!您不仅给了我们安身之所,还让我们有了体面的营生,这份恩情,我们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完啊!”
说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
商青青连忙上前扶起她,掏出手帕帮她擦了擦眼泪,有些尴尬地笑道:“云娘你这是干什么?我可受不起你这一跪。”
她看着云娘激动的模样,有些触动,便温声道,“我帮你们,你们不是也回过头来帮了我。这庄子里,还有我那些田里面,也多亏了有你们呢。说到底,是咱们互相帮衬,才能把日子过好啊。”
云娘哽咽着道:“少夫人,您……您真是天底下少有的好人!”
“快别这么说,我可担不起‘好人’的名头。”
商青青笑着摆摆手,指着那匹粉色罗缎转移话题。
“这缎子织得真好看,往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应该起个好名才对!”
李二嫂也感慨:“确实,这颜色看着就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