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徐子丹师(1 / 2)

我进学以后,未到半年,巽甫姑丈又约我去。他从前不是说过的吗?无论取进不取进,要给我介绍一位老师,不要以为进了一个学,就此荒废了。他说:“一个寒士,不能与富家相比。有钱人家不能上进,是没有关系,反正家里有产业,守守产业,管管家务,一样的很舒服。而且现在即使考不上进,还可以捐官,捐官直可以捐到道台。贫家可不能了,用真本事换来。你父亲早故,祖母年老,母亲勤苦,企望你甚殷。倘然在科举上能再进一步,岂非慰了堂上的心。因此我觉得这敲门的砖头,还不能丢弃。”

我听了姑丈的话,颇为感动。我想:现在真弄得不稂不秀了。再去学生意,年纪已大,学生意大概是十三四岁,最为适宜。给人家当伙计,谁要请一位秀才相公来做伙计,而且谁敢请一位秀才相公来做伙计呢?我的前途,注定了两件事,便是教书与考试,考试与教书。在平日是教书,到考试之期便考试,考试不中,仍旧教书。即使是考试中了,除非是青云直上,得以连捷,否则还是教书,人家中了举人以后,还是教书的很多呢。读书人除此之外,难道再没有一条出路吗?

巽甫姑丈给我介绍的这位师长,便是徐子丹(鋆)先生,他也是一位廪生,博学多才,大家以为像徐师那样的学问,早应该高发了,但他却是久困场屋。他年纪也差不多四十五六岁了,也是在家里开门教徒。不过他的学生都是高级的,除了在他案头有几位以外,“走从”的很多。所谓“走从”者,就是每月到他那里去几回,请他出了题目,做好文字,再请他改正了。

我也是在走从之列,言明每月去六次,逢三逢八,便到他那里去。但是徐先生声明:不要我的脩金。我说:“孔夫子也取束脩,所以说:‘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怎样可以不要脩金呢?”巽甫姑丈说:“你不要管!我和他的交情够得上,你自己所得微薄,不能再出脩金,而徐先生也晓得你的情况。他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且最肯培植后进,你见到他就知道了。”

徐先生不是一个仪容漂亮的人,而是一个朴素无华的人。他头颈里又生了一串瘰疬(苏人称为疬子颈),因此头有些微侧,苏州的一班老友中,背后呼他为“徐歪头”,可是当时徐歪头之名字,也为人所传述。第一天拜师,徐先生很为客气,加以慰勉之词,大概巽甫姑丈把我的近时境况,都和他谈过了。当天他出了两个题目,我记得一个是《孟子》上的“非无萌蘖之生焉”一句,一个是《论语》上的“使民以时”一句。上一个题目,在行文上有些技术性的;下一个题目,可以发挥一篇富瞻的政论。

叫我做这两篇文字,原是测验我的程度的,两篇文字交卷了,徐先生说:对于《非无萌蘖之生焉》一文,做得不差,有两股他还加以密圈。对于《使民以时》一文,他觉得颇为平疲,很少发挥。原来前一题,看似枯窘,但那是虚冒题,着重在“非无”两字上绕笔头,前经巽甫姑丈出题,已做过了好几回,颇能学得一点诀窍。那《使民以时》这个题目,极容易写文章的,而且可以使你大大地发挥的,但题目太容易,反而使你写不好出色的文章。若能敷佐词华,包孕史实,也可以成为一篇佳文。

实在我书倒看得不少,却是毫无理绪,又不能运用自如。在徐先生那里不到一年工夫,确是颇有进境。考平江书院卷子,常考超等,至少也考一个特等。考紫阳书院卷子,也可以考一个特等,一个月,这一笔书院膏火,也有两三块,不无小补呀。另有一个正谊书院,它的月考是“经解”与“古学”,所谓古学,即是词章之学。在这两门中,经解我不喜欢,嫌其破碎支离,词章我是性之所近,很愿意学习的。原来徐先生的词章功夫是很好的,我便请教于他,请他出了两个赋题,我便学做起赋来。

最新小说: 樊登讲论语:学而(精装版) 唐宋名家文集:韩愈集 地母 哑巴小向导,被七个顶级哨兵缠上了 重回七零:跟着小白脸爸进城吃软饭 七零读心,掏空家产带福宝寻夫随军 高中生必读经典(套装全7册) 大国电能 雪镇疗养院 红楼双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