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就是如此,你胜利了就是王,若失败了那就是寇,根本没有真正的谁对谁错,历史从来不会在乎这些。
就如明初时的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允炆想要削藩,以此巩固帝王的权利。
反观对于那些朱家藩王来说,一旦束手就擒答应削藩的话,那么最终的下场可是小命不保。
因此为了保住身家性命,为了保住荣华富贵,那些朱家藩王不得不站出来起兵造反,不过最终只有明成祖朱棣打进了南京城,最后登上了九五之位。
就如现在的情况一样,徐弘基想着保住身家性命,想着保住荣华富贵,只得是想尽了各种应对之策,只为抵挡住威武军的大举进逼。
只要能够守住了南京城,打退了威武军的进攻,那么徐弘基就不算是乱臣贼子。
还有在座的一众内阁大臣们,也不算是什么乱臣贼子,而是南明朝廷的开国功臣。
这就是现实的历史,也是成王败寇的具体解释,哪里什么真正的谁对谁错。
........
或许是徐弘基的安抚起了作用,又或许是徐弘基的自信微笑起了作用,在场的一众内阁大臣们总算安心了一些,脸上的紧张神色也是消散了许多。
不过要想真正消除一众内阁大臣们的担忧,那就必须要取得一场大胜才行,如此才能使得一众内阁大臣们彻底安心,同时也能激励鼓舞南京守军将士们的军心与士气。
可是话又说了回来,要想取得一场大胜,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因为威武军全部都在南京城外,想要击败威武军的话,那就需要出城作战,与威武军展开一场野战厮杀。
而在野战厮杀这方面,南京守军根本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观威武军却是自己的主场,这不就是以自己的短处去打别人的长处吗?
所以想要取得一场大胜,只得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才行,野战厮杀绝对没有希望,就算占据优势兵力也是如此。
“高大人,目前朝廷国库内,钱粮物资已有多少?”
略过刚才的话题后,徐弘基转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高宏图,问起了当前国库内已经积攒的钱粮物资数量。
高宏图连忙站了出来,向着徐弘基拱手回道:“回禀魏国公,经过这段时间的积攒,目前国库内已有一百八十七万四千六百多两白银,十一万七千五百多石粮食。”
“除了以上的钱粮外,还有两百七十二万六千四百多斤铁矿,二十七万五千八百多斤铜矿,十六万三千七百多斤火药......”
听着高宏图的详细汇报,徐弘基不由得点了点头,显然对于当前国库内的钱粮物资,还是比较非常满意。
有了这些钱粮物资在手,徐弘基对于守住脚下的南京城,更是增加了几分把握。
毕竟钱粮物资才是最终根本,不然就算你有再多的兵力,那也根本守不住南京城。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徐弘基岂有不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