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锡杖即将及身的刹那,罗恬忽然纵身向后一跃。恶僧愣在原地,看着她坠向云雾翻腾的深渊,脸上还带着未散的惊愕。但下一瞬,他忽然感觉后颈一凉,低头时看见一截剑尖从胸口穿出,沾着的血珠滴落在那半块木鱼上。
罗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濒死的虚弱:“我舍了性命,总能换你一条命。”
恶僧难以置信地转过身,看见罗恬竟用剑支撑着身体站在崖边,半边身子已染成血色。原来她方才坠崖时,借着一棵斜生的松树借力,绕到了恶僧背后。
“你……”恶僧的喉咙里涌出鲜血,锡杖哐当落地。
罗恬看着他倒在地上,眼中最后一丝光亮熄灭。她松开剑柄,任凭长剑坠入深渊,自己则缓缓坐倒在断崖边。月光洒在她沾满血污的脸上,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松针,忽然轻轻笑了起来。
远处传来马蹄声与火把的光亮,那是山下的村民带着官差来了。罗恬靠在岩石上,望着天边渐渐泛起的鱼肚白,仿佛又听见了师父敲击木鱼的声音。晨雾漫过断崖时,她最后望了一眼云海深处,那里隐约露出云栖寺的飞檐,在晨光里闪着微光。
“师父,我守住山门了。”她喃喃说着,缓缓闭上了眼睛。风穿过松涛,送来远处寺庙的晨钟声,悠长而宁静,仿佛在为这一夜的血雨腥风,画上一个慈悲的句号。
晨雾漫过断崖时,罗恬的指尖还残留着松针的凉意。她听见官差们踩着碎石赶来的脚步声,听见有人惊呼“这里有尸体”,还听见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喊“阿恬”——那是山下卖豆腐的张婆婆,当年曾偷偷给藏经阁里的她送过热馒头。
张婆婆扑到崖边时,看见的是染血的青石板上,半块木鱼被月光洗得发白。罗恬靠在岩石上,嘴角还凝着一丝浅淡的笑意,仿佛只是睡着了。老人颤抖着伸手探她的鼻息,指尖触到的只有冰凉的皮肤,顿时老泪纵横:“傻丫头,说好要吃我做的豆腐脑……”
官差们在断崖下找到了那恶僧的尸体,锡杖滚落的地方,露出个被血浸透的布包。打开时,里面竟是半卷烧焦的《金刚经》,边角还留着被牙齿咬过的痕迹。带队的捕头认出这是三年前云栖寺灭门案的首恶,当即让人将尸体收殓,又对着罗恬的遗体深深作揖:“姑娘,大仇得报了。”
太阳爬上山顶时,村民们抬着罗恬的遗体往山下走。路过云栖寺的断壁残垣,有人发现那尊被推倒的弥勒佛像,不知何时被人扶正了半边,露出的嘴角依旧含着笑。几个曾受云栖寺恩惠的老人,自发找来木板,想为罗恬搭个简单的灵棚。
“她不是尼姑了。”张婆婆用袖口擦着泪,把自己给孙女做的红布裙盖在罗恬身上,“这丫头,该穿点鲜亮的颜色。”
午后忽然起了风,吹得残破的殿宇间飘起许多纸灰。众人抬头时,看见藏经阁的废墟里,竟有未烧尽的经卷残页被风吹起,像一群白色的蝴蝶。有识字的村民指着其中一片,轻声念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三个背着竹篓的孩子跑过断墙,篓子里装着刚采的野菊。他们是附近村落的孤儿,被张婆婆收养着,此刻正把花一朵朵摆在罗恬身边。最小的那个扎着总角的孩子,忽然指着天空说:“婆婆你看,云像不像大和尚的袈裟?”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流云漫过湛蓝的天空,真如铺开的僧袍般舒展。张婆婆望着那片云,忽然想起三年前雪夜,罗恬的师父曾对她说:“这孩子命里带劫,却也带着佛光。”当时她不懂,此刻却看见罗恬染血的衣襟上,野菊开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