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风不答反问道:“陛下可知那中古之时太阳星上帝俊为何要创建灵族?”
轩辕闻弦音而知雅意道:“老师之意是让朕亦创造出一种更大的族群概念,从而囊括洪荒万灵?”
易风摇摇头道:“是,也不是,而且陛下也不可能创建成一个新的族群,那帝俊之所以能创建新族群成功,是因其金乌一族只有他与太一两人,没有族群内部利益纠纷拖累。
而陛下则不然,陛下乃人族,乃人族共主,陛下之利益是与人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陛下之所以有现今之地位乃是族群托举之功。
倘若陛下创建出一个更大的族群概念囊括万灵,那就相当于陛下抬升自身而将人族降格,如此,陛下之利益就与人族族群利益分割开来,那么人族还会继续支持陛下吗?
若人族不再支持陛下,那陛下的基本盘也就崩了,陛下现今之地位都可能不保,更别说将来的人皇之位了。”
轩辕不解的看着易风道:“那老师的意思是?”
易风道:“那帝俊的路子陛下走不了,但其思路陛下却是可以借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会这样?只因神通不敌天数。
神通者,个体也,天数者,大势也,个体之力再强亦是有限,那怕强如圣人道主面对洪荒大势亦不得不顺其势而为,于顺中求逆,曲中求直,从而获得一定自主之权,引导大势走向,既而顺其势而成己道。
那洪荒万灵没有圣人道主伟力,他们要想不被大势完全裹挟,想要有一定的自主之权,那么就只有抱团集众,自成一势,以势逆势。
若要抱团集众,那要以何为基?自是求同排异,共同之处越多,大道就越是相似,利益捆绑也就越紧密,抱集之团体也就越稳固。
那帝俊就是找到了洪荒百族的共同之处,而后以此共同之处为基,从而创立了妖道,并以妖道为洪荒百族开辟出了一条通天之途,如此才将那洪荒百族团结在自身周围以成势力。
不过,那帝俊成也此,败也此,前面说过,抱团集众乃是求同排异,共同之处越多,抱集之团体也就越稳固,而帝俊以妖道集结的新族群,其中相同之处太过宽泛,以致其新族群内部派系林立,山头重重。
如那十大妖神,其背后都有强势族群支撑,他们就是帝俊所建族群之内的最为强大的十个山头,山头派系众多,其内部利益自然也就错综复杂,矛盾重重。
而那帝俊背后却无族群支持,他们两兄弟虽是神通广大,能镇压的住三个五个山头,还能镇得住所有山头?
就算能镇得一时,还能时时威慑,进而一一化解其中矛盾,让族群按其意志运转?个人威能再是伟岸,其时间与精力总是有限的。
更何况他还遇到了那青虚道人,几挫其锋,让其在族群之内威望大降,就更难保持威慑之力以维持其权威。
而其个人权威的下降,却是代表着其在族群之内贯彻的个人意志的退缩,与之相应,其个人意志退缩,那么族群之内集体意志就会上涨,最终就会将其个人意志裹挟。
而裹挟的后果就是太早的与巫族这个强敌对上,从而丧失了积蓄实力上升发展的机会,如此,败亡也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