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个报社明明才是新建立的。
按理来说,就算冲着卖新闻这条外快,也应当人满为患才对。
然而这种寒酸冷清,才是整个山东布政司境内的常态。
无他。
因为山东曲阜内有个衍圣公孔家。
偌大的山东,乃至整个齐鲁之地,孔家的名声当真是一代代积累,分殖,用亲缘和各种师生关系散布开的。
孔家的影响力,在整个齐鲁大地,尤其是在曲阜已经到了,不是孔家人甚至当不上这个名义上傀儡的曲阜县令。
古往今来,算是唯一一例。
所以。
出身齐鲁,在孔家影响下成长的读书人,首先尊的是孔子,是儒家,其次才是王化,只要还能在齐鲁大地上混个温饱,将来有望加入孔家各脉,没谁会选择进入报社。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纯属走投无路的草包才会去干这些个歌功颂德,折辱文人风骨的行当。
对此。
山东境内的各家分社的社长对此无不焦头烂额。
相比较其他分社内有读书人出任委派的分社社长,这些扎根进山东境内的分社社长,本身都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他们是中军都督府麾下的锦衣卫出身。
山东境内的这些个分社,本就算是锦衣卫于山东境内的锦衣卫休整点。
至于其他报社,当然也有锦衣卫在暗中监督,
甚至于往往不止安插一员锦衣卫,且对他们本身保密,让他们互不相识,以此最大程度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大人,大人……”
“说了多少次,叫我社长。”
“额,不小心忘了,您莫怪。”
闯进了分社社长房门却挨了一顿批的锦衣卫小旗讪讪一笑,连忙提及正事:“社长,有乡民们来卖新闻了。”
“果真?”
看小旗点头,立马又呵斥道:“那还愣着干什么?”
“快去接待,整日只能在报社的报纸里抄送各种朝廷时政地方新闻,再这么下去,本就卖不出去的报纸就更像废纸了。”
即便是锦衣卫出身。
这种明面上身份的正当工作干不好一样,是要挨批的。
几个乡民惴惴不安的迈进了潍坊分社。
一路上这间不算太过奢华的大宅院,给几位乡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嗯,这些个读书人怎么和他们平日里见过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一个个看起来杀气腾腾的,就和前几个月朝廷退伍回返安置的老卒一样。
太渗人嘞。